“不破不立”,可以说是英国当前形势的真实写照。
脱欧漫漫长路总算是走完最后一公里,虽然还有11个月的过渡期,总也好过在“脱与不脱”的漩涡里挣扎。离开欧盟,是终点却也是起点。在当地民众狂欢庆祝的同时,很多人尤其是英国政府,已经不得不为随之而来的问题早做准备了。
英国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往来规则将会改变,包括服务业。服务业对英国来说有多重要呢?
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约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三;服务业占全英就业岗位的80%还多;截至2019年5月,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近40万人,共有550多家跨国银行、170多家国际证券公司在该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办事处。
这一切或许很快就会改变,金融服务业尤其明显。
一些知名金融机构已经准备或实际“出走”英国,比如瑞银集团(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美国银行、劳合社(英国劳埃德保险社)、日本农林中央金库(日本半官方的金融机构),都在选择新的欧洲据点。
作为回应,法兰克福、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等欧盟城市纷纷向前述机构伸出了橄榄枝,欢迎他们跨国来落户。
有分析指出,一些金融机构之所以忙着重新布局欧洲业务,是因为担心英国脱欧后,若继续把总部设在英国,自身将丧失欧盟的“金融通行证(Passporting)”。
“金融通行证,是说无论哪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一旦落户英国,就可以在整个欧盟开展业务。而脱欧后,上述权益很可能不复存在。不过,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地看待上述现象。一方面,‘出走’英国并不意味着这些金融机构放弃了英国市场,他们可能会选择迁移总部,可能会选择在欧盟内设立新的据点,具体情况要看金融机构的自身选择。另一方面,在过渡期内,英国能从欧盟那里争取多少权益,还要看最终谈判结果。脱欧对英国金融地位的影响,或许并没有外界想象地那么严重,事在人为。”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曲兵如此分析。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脱欧公投以来,金融服务业约有7000个工作岗位从英国转移。不过,前述数据远好于预期。“原本外界估算,转移的工作岗位会多达几万”,曲兵这样说。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则指出,脱欧以前,英国在欧洲的金融中心地位是独一无二的;脱欧以后,英国与欧盟将分属不同关税区,金融机构重新布局并不意外。
他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说:“至少在金融机构与专业人才的聚集上,脱欧的确会对英国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脱欧也有潜在正面影响。英国一旦彻底自由,就可以按照自身意愿同其他国家、地区谈自由贸易,借助金融、教育、科技甚至文化产业,扩大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换言之,脱欧弱化了英国和欧盟的联系,却让前者有机会深度拥抱世界。”
至于脱欧会对伦敦的国际金融排位产生何种影响,英国内部也莫衷一是,毕竟脱欧一事并无先例。
曲兵认为,接下来,在同欧盟的谈判中尽可能多地争取权益和便利条件,会对英国服务业有所助益。
张建平则强调,对于英国而言,止损良策是不断拓展外部市场,结交更多朋友,发挥自身实力。
“英国对欧盟有诸多不满,欧盟委员会的决策效率较低便是其中一点。从重商主义到贸易立国再到全球扩张,英国始终把自己当做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也一直看重决策效率。以后,英国政府会逐渐加强同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这有助于弥补英国在欧洲的损失,有助于该国摆脱尴尬局面,有助于其提升经济增速。当前,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