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德国周刊《焦点》报道称,美国正竭尽全力阻止“北溪2号”项目。近日,美国代表与该项目涉及的一些欧洲承包商代表举行了视频会议。消息人士透露,“来自华盛顿的威胁非常、非常严重”。
据悉,美国正在对参与“北溪2号”项目建设工作的德国和其他欧洲公司施加更多压力,而美国官员在视频会议中“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希望阻止‘北溪2号’项目完工”。
“北溪2号”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简称“俄气”)与五家欧洲公司合作的天然气输送项目。项目总造价95亿欧元,由俄气出资50%,法国ENGIE集团、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 GROUP)、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德国UNIPER公司和德国WINTERSHALL公司各提供9.5亿欧元(即项目造价的10%)。它包括两条从俄罗斯海岸经波罗的海通往德国的天然气支线管道的建设,总输气能力为每年550亿立方米。
按原计划,“北溪2号”应在2019年年底建成,由于美国从中作梗,项目至今没有完成。美国不仅力争让欧洲国家放弃修建前述项目管道,威胁要对项目参与企业进行制裁,同时还积极在欧洲市场推销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德国选择俄罗斯:拎得清
当地时间2020年6月29日,欧盟正式发表声明,称由于“明斯克协议”(即“乌克兰东部和平计划协议”)仍未得到全面执行,其决定延长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对俄某些经济部门实施的经济制裁将延长6个月,至2021年1月31日。
2014年3月,“克里米亚事件”发生。此后,2014年7月,欧盟开始对俄罗斯15家石油、银行和国防领域的公司实施经济制裁。至今,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已持续6年之久,且过程中制裁规模不断扩大、期限不断延长。
在德国和法国的带领下,欧盟一直积极执行对俄罗斯的制裁,为什么德国还“违背”美国意愿、选择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呢?
“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德国还是拎得清的。在它看来,政治是一回事,能源合作又是一回事。克里米亚事件已经给德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了一定压力,如果说美国施压德国就要迎合,那德国的能源安全就更加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最近一段时期,德国释放出来的信号也很明确,即对待俄罗斯,该对话的要对话,该合作的要合作。”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超这样分析。
2017年,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约530亿立方米,占其天然气总消耗的40%。2019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超7400亿立方米,全球排名第二,而欧洲是其主要出口市场。
论出口,美国比不上俄罗斯。但在过去10年里,美国是天然气出口量增长最快的国家:2019年,美国是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而5年前,其液化天然气出口量排名还是全球第十八位。
“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增加。美国政府要推销自己的天然气,当然希望欧洲更多购买美国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曾明确表态,就算是美国的页岩油气更贵一些,德国也不会放弃购买。目前看来,这种表态并不能满足美国政府强烈的销售愿望。”李超这样告诉记者。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曾指出,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比俄罗斯天然气价格更具优势,但加上运输成本后,后者更胜一筹。也因此,俄天然气在欧洲市场更具竞争力。
美欧分歧属于“内部矛盾”
自2015年“北溪2号”启动以来,美欧关系的裂痕日益明显。
2019年1月13日,时任美国驻德国大使理查德·格雷内尔(Richard Grenell)向多家德国公司发出信件,暗示可能会对支持“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公司实施制裁。当时,德国外交部建议这些公司可将其视为“挑衅”,不予回复。
2019年8月7日,德国东欧经济关系委员会主席沃尔夫冈·比歇勒表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属于欧洲事务,美国威胁制裁该项目将伤害美欧关系。
2019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总额高达7380亿美元的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提出“对抗俄罗斯”“制裁北溪2号”等内容,包括对参与“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企业实施制裁,例如禁止相关企业人员去美国旅行以及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财产等。
2019年12月20日,负责铺设该项目天然气管道的瑞士-荷兰ALLSEAS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因美国制裁威胁已停止相关项目工作,并表示希望美国就如何实施制裁做出解释。
2019年12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了电话会谈,双方重申将继续支持“北溪2号”项目。
2020年6月份以来,美欧嫌隙再度加深。
美国一方面指责德国与俄罗斯合作,另一方面又宣布将从德国撤军,不再为德国当“保镖”。而美国威胁制裁“北溪2号”项目及相关企业的行为,确实触及了大部分欧盟国家的利益。剑拔弩张的态势,也导致了双方数字服务税谈判的搁置。德国总理默克尔则拒绝出席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举行的G7(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李超指出,“德美关系很难回到从前”。他认为,从前两国也并非没有发生过冲突,但因为双方价值观相通,很多矛盾都采取了低调处理方式。“但是,我们能看到,围绕今年美国国内的反种族歧视游行示威,针对美国政府的做法,德国给出了非常尖锐的批评。”
有分析认为,从美国的角度看,这个国家实际上也正在减少对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的关注,同时把资源和精力更多投向其他国家。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提醒《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一定要分清利益分配与同盟关系这两个问题”。
她说:“德国与美国有经济贸易或者说利益上的分歧,法国与美国也有,比如数字服务税。不少欧洲国家都同美国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他们都只是利益分配上的分歧。在面对其他国家,尤其是面对中国的时候,德美或者说美欧的利益,仍然是相通的。长时间以来,美国政府态度恶劣,尽管这样,也不会逼迫欧洲国家转向中国。我们不要抱这种期待,因为它不可能发生,但中国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地时间7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宣布,美国将从德国撤军约11900人,并将部分撤军重新部署到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北约国家。分析指出,这是美国向北约转移兵力的重大举措,此举或对德国产生重大经济和战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