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国 际 >> 独家 >> 浏览文章

拜登“建新群”,这次的“印太经济框架”是什么?

2022-05-25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记者 寇佳丽   加入收藏

当地时间5月23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

这几年美国政府非常善于“建群”,比如之前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善于建群之后再撕毁协议,比如退出TPP并由日本主导建立了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所以“印太经济框架”一经公布,人们的疑问就来了:这是什么?

TPP的成员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共12个国家;后来美国退出TPP,日本不愿放弃,就主导建立了CPTPP,成员有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共11个国家。所以从成员上看,CPTPP+美国=TPP。当然,TPP已经搁置,而CPTPP已经生效。

“印太经济框架”与TPP在8个成员上重合,所以外界存有疑惑,难道它是TPP2.0版本?其实不是。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曾披露,美国国会参议员沃伦(民主党派)在一场听证会上说,TPP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TPP做工作的“外包”,“外包”是指允许一部分美国就业机会流失到TPP其他签约成员国市场里去;TPP一旦签署、生效,其他成员国的产品可以更大程度进入美国市场,而美国生产这些同类产品的美国工人,他们的工作机会将不可避免地流失一部分,交换条件是,其他签约国接受美国提出的高标准,例如高开放度、高市场调整程度以及高劳工标准等。沃伦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外包”会让工作机会流向那些“工资太低等同于不付钱”“雇佣童工”的国家。沃伦还给出定论,说“印太经济框架”不是TPP2.0。

那IPEF到底是什么?

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说,根据《美国印太战略》文件,“印太经济框架”旨在开发新型贸易方式,根据开放原则管理数字经济和跨境数据,促进健康安全的供应链,并与参与国共同投资清洁能源领域。拜登政府则指出,“印太经济框架”将包括四个工作支柱:公平和弹性贸易;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脱碳;税收和反腐败。

从上述表示可以看出,IPEF不仅不是TPP2.0,也不属于传统贸易协定队伍,因为传统区域贸易合作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强调关税减免、降低市场准入等优惠政策,而IPEF并不具备。

“针对‘印太经济框架’,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有三点: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不是什么(而非它是什么)、它的后续安排。从目前已有表述看,IPEF是面向未来的框架,为了应对二十一世纪重大挑战而成立,针对的国家是中国。它不是自由贸易协定,也不是正式组织,更不是印太战略的组成部分,但与印太战略中的经济支柱相互挂钩。这个框架是开放性安排,也就是说,后续感兴趣的国家是可以加入的,而且并没有最终定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罗振兴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罗振兴指出:“我们应该对IPEF保持警醒,也要保持开放,因为你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其中可能限制我们国家发展、涉及拉帮结派的内容,我们要早做准备;对于其中可能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我们要保持批判性地接受态度。现在针对IPEF的具体内容,披露出来的还很少,如果里面确实存在创新性制度安排,我们可以借鉴过来,用在我们自己参与或主导的区域贸易合作中。”

“IPEF不是传统自由贸易合作,它其实是美国在应对较大内部政治压力的背景下、没办法用传统贸易合作模式的时候,仍然想加强同印太国家合作的一种产物。它承担了很多不确定性和制度缺陷,短期内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有限,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确定。目前看,成员之间在很多领域上的差异很大,分歧也大。”

IPEF宣布启动后,中国官方做出了回应。中方认为,无论什么名目的区域合作框架,都应该推进自由贸易,不应该搞变相保护主义;应该有助于世界经济复苏,不应该破坏产业链稳定;应该促进开放合作,不应该制造地缘对抗。美方应切实按照自由贸易规则办事,而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冲击现行的区域合作架构,开地区一体化的倒车。亚太成功的密码是合作共赢,不是零和对抗。亚太应该成为和平发展的高地,而不是地缘政治的角斗场。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寇佳丽

0
上一篇: 全球劳动力市场分化加剧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