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气储备设施位于下萨克森州的雷登地区。该设施原先隶属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目前由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托管。5月29日,德国联邦网络局局长穆勒表示,这一天然气储备设施将以更快的速度被装满。
俄乌冲突以来,德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受到巨大挑战。截至5月27日,德国的天然气储存水平为46.4%,储备不足。如果持续减少天然气供应或者完全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德国可能会出现天然气短缺的状况。
为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已经出台能源供应安全法案,要求天然气运营商必须在11月1日,也就是下一个供暖季到来之前,将天然气储备量填充至90%。
俄罗斯在德国化石和天然气进口中所占份额约为55%,煤炭进口约占50%,原油进口约占35%。不过冲突发生以后,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表示,俄天然气在德国天然气进口中所占比例已从55%下降到35%。他指出,在没有完全断供的情况下,德国政府已将今年该国GDP增速预期下调至2.2%。这一预测基于的场景是德国能够继续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不过,如果德国进一步禁止进口俄天然气或俄罗斯断供,德国经济将出现衰退。
有些方面显然并不满意德国的表现。乌克兰能源供应商正呼吁德国停止通过北溪1号管道输送俄罗斯天然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表达自己态度,也为迎合盟友要求,德国已经在“挤兑”自己了。对德国来说,本来从俄罗斯通过管道进口天然气是最方便、最低成本的,现在却不得不一边对付美国“你快来我这里买LNG(液化天然气)”的居心叵测,一边去更远的地方寻找进口源。
5月22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访问西非国家塞内加尔。这是朔尔茨就任(2021年12月)以来首次访问非洲。
“非洲之行,朔尔茨出访了塞内加尔、尼日尔和南非,主要目的有两个:寻求天然气供应替代国;在非洲推进欧盟地缘政治目的,即阐释欧盟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寻求非洲国家对于欧盟立场的支持与理解。”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萌萌这样说。
塞内加尔拥有数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德国希望塞内加尔在未来几年内向德国与欧洲供应天然气,并在可再生能源和存储技术方面加强德塞合作。塞内加尔总统萨勒表示,塞内加尔计划从2023年开始出口液化天然气,或可为德国和欧洲供应。
尼日尔的油气资源并不丰富,但尼日尔是西非地区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重要通道。此外,德国也与尼日尔在萨赫勒地区进行长期的反恐合作。2018年以来,德国联邦国防军对尼日尔的特种部队进行训练,打击相关恐怖分子,成为德国海外军事项目的一个典范。
“不仅如此,俄乌冲突以来,塞内加尔和南非在联合国投了弃权票,并未谴责俄罗斯。但对德国总理来说,寻求非洲国家对欧盟立场的支持以及反对俄罗斯,仍然是重要的。朔尔茨仍希望非洲同西方国家站在一起。”黄萌萌解释说。
2022年2月,布鲁塞尔召开欧非峰会,欧盟重申了对非洲的援助与支持,承诺在非洲投资1500亿欧元,用于扩建非洲的公路、铁路和互联网设施,并兴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还承诺提供4.5亿剂疫苗。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对非洲的援助资金中,约一半是赠款和贷款,其余来自欧盟成员国和私营部门。
在对非援助方面,欧盟长期受到“承诺多,作为少”的指责。俄乌冲突以来,欧盟对俄制裁堪称“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导致内部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令欧盟经济复苏难上加难。欧盟能否在援助非洲上有所作为,有待观察。与此同时,我国更加需要注意欧盟加强对非合作的政治意愿。
黄萌萌强调:“欧盟对非投资与援助是其‘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战略的重要项目。该战略目的在于提升欧盟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制衡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扩展西方叙事话语权。在全球地缘战略方面,如今的欧盟对美国亦步亦趋,对华定位由‘战略合作伙伴’变为‘伙伴、竞争者与制度性对手’,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提升对华‘价值观外交’权重。在印太地区之外,欧盟已将非洲视为与中国博弈的新场域,我国需谨慎对待。”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寇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