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
在2012年4月份的中欧峰会上,中国和欧盟的领导人决定研究促进双边投资事宜,当年夏季,双方启动了中欧投资联合工作小组,首次提到了“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BIT)谈判。
2013年11月,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双方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2014年1月21日,中欧正式开启首轮投资协定谈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
经历了近7年的谈判,中国和欧盟终于就投资协定谈判达成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中欧投资协定最初名为“双边投资协定”,后来更名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CAI)。可见,双方均对谈判寄予厚望。
“2020年四季度,有关投资协定的谈判密集开展,表明中欧双方其实都希望抓紧时间完成谈判。为什么?因为CAI一旦达成,会为中国、欧盟带来不止一点好处。”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国家暨G20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飞彪这样说。
他指出,很长时间以来,中国都是欧洲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双方的经济贸易联系非常紧密。2020年前7个月,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成长性好。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其实并没有真正走出这个阴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再一次深度打击了欧洲经济。“现在,欧洲经济整体低迷,几乎看不到希望。而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可以成为欧洲经济走出低迷状态的一个助力。如今,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达成,欧洲经济的复苏更值得期待。
中国和欧盟之间,无论在贸易还是投资领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竞争、矛盾。一旦落地,CAI可以一揽子解决双方合作前景的很多障碍。
此外,欧洲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和项目都不少,涉及资金规模较庞大,协定一旦正式落地,于欧洲而言也多了一重保障。
对中国来说,CAI谈判的完成同样重要。
近些年,中国企业赴欧投资的案例比较多,这些企业很多时候面临一个困难,即欧洲设置了越来越高的投资壁垒。“不得不说,欧洲内部反全球化的力量不可忽视。可是企业需要发展,走出去投资有时候就成为必然选择。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企业可以少面对一些不必要的障碍,而CAI一旦落地,将有助于减少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投资壁垒。中国也需要这样一个协议,去保护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徐飞彪如此强调。
未来,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签署并实施后,也会降低欧洲在某些领域的投资门槛,扩大市场准入。徐飞彪强调,谈判的达成,意味着中欧双方可以在某些国际经贸领域基于共同的认识开展对话,这一点很重要。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寇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