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浏览文章

书写中医药发展新答卷

2021-03-31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刘越山、刘一煊   加入收藏

新冠疫情暴发之时,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以其不俗的“抗疫”表现获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2021年春节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医药卫生界和教育界委员时又对中医药给予殷殷关怀,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十四五”作为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无疑也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按照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国各地正在共同努力,一起完成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振兴的新使命。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中医药的发展备受关注。

2021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两会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近两年,中央层面也相继出台了大量鼓励扶持中医药的相关政策,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显示出中医药之于民生的重要,也为今后的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指出,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传承发展中医药是件大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在国家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

值此“十四五”开局之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号角已经吹响,中医药人正在奋力践行中医药发展振兴的新使命,书写中医药发展新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正按总书记叮嘱赶写中医药抗疫报告


两会结束之时,《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联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时了解到,张伯礼正按照总书记的叮嘱,赶写总结中医药抗疫经验情况的报告,包括中医药在这场疫情中究竟收获了什么经验?有哪些机制、规律可以总结?如何指导中医药走好传承创新发展之路?又如何有效应对未来疫情防控等。

2020年,在全民打响抗疫的特殊战争中,以张伯礼院士等为代表的中医药人及时介入、全程参与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根据张伯礼等提出的中药进方舱,舱内564例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出院无一人复阳,单独使用中医药,被证明完全可以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对重症患者,张伯礼提出西医为主,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在中央指导组安排下,较多重症患者接受了此种治疗,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这是抗击疫情中国方案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张伯礼院士因在抗疫中表现突出,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载入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光荣史册。

今年初,河北疫情救治期间,张伯礼带领团队在总结武汉近一年康复经验基础上,又制定了康复介入方式和诊疗方案,并研制了方药,探索出从定点收治医院直接对接康复定点医院的早期全流程干预模式,达到及早康复、综合康复、规范康复的治疗目标,形成了“河北康复模式”,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的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院士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向大会提交了加快中药材及饮片第三方检验平台建设、种植中药材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路径、建立中医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等多个提案和建议。结合武汉抗疫经验,他对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可及性,以及它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必须高度重视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可及性问题,保证第一时间就起到阻遏疫情蔓延作用。”新发传染病突然发生,不大可能有特效药。化学药和疫苗以及诊疗方案具有滞后性,而中医药可第一时间辨证论治使用中药汤剂,并同步推进已上市中成药快速筛选工作,为治疗提供有效药物。2020年的抗击疫情就是一次生动的实践,中医药早期介入赢得了先机,为争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今后抗击新发传染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建立中医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法制、机制、体制,是提升应对能力的基础。将中医药真正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来,实现中西医并重参与传染病防控;完善中西医协作的机制,确保中医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全程参与,整建制承包定点医院,按照中医理论诊治,有利于快速总结出中医药诊治方案。

三、传承创新,支持中医疫病学科发展。建立中医药传染病学科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分层次、系统性地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研究、管理、教育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急需建设一批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肺病学等重点学科,强化中医医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以及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中医科等科室建设,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应急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特别是对急重症临床人才的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曾芳:中医药只有守正才能更好创新


“中医理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持其传统精髓,还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这需要构建符合现代疾病特点的中医诊疗、康复、养生体系,强化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并加大学科交叉建设。”3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芳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表示。在她看来,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其理论、方法和技术特色,只有守正才能更好创新。

作为一名扎根中医领域的医疗工作者,曾芳向记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讲话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是今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习总书记讲话时特别指出,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格外重要!”在她看来,当前中医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要集中攻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短板、弱项,强化中医药本身的特色和优势。“关键还是中医药特色人才的培养,这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

曾芳认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一方面要加强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的诊治规律研究,结合前期防治经验,系统总结新冠肺炎症候特点和治疗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加快研发力度,尽早研究出更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中国方案。

曾芳表示,要加强中医药科研平台的建设,因为最好的传承就是不断地创新。她建议,集中优势资源,搭建国家和区域中医药创新平台。让学科交叉成为助推中医药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让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成为中医药振兴的重要支撑。同时,要加强中医药的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瞄准新的医疗模式,瞄准重大疾病或心身疾病联合攻关,形成有效的防治方案和诊疗模式,切实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其次,要加强中药材质量的提升,以“好药”来保证取得“好疗效”。

曾芳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今年全国两会她提交了两份议案,其中一份是:建设健康中国,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中医药高等教育涉及教育、医疗两个最为关键的民生问题,与健康中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和中医药传承创新战略三大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临床实践是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等临床实践基地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在医教协同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临床教学基地的规模和能力与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形。

在另一份议案中,则提出:优质公立医院在推动区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加优质公立中医医院医疗资源的供给对助力双城城市能级服务提升、健康中国城市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曾芳以她所在的西南地区为例,目前川渝地区公立中医医院体量小、规模小,限制了中医医疗服务的供给,难以适应新形势及人民群众对优质中医健康服务的需要,与川渝“中医之乡”历史地位和发展要求尚有差距。为此,加快川渝优质公立中医医院扩增容,提升中医医疗服务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发展及医疗资源功能布局优化。


全国人大代表姜明:最大心愿是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月22日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中医药仍然一定程度存在高质量供给不够、人才总量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政策措施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提出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双一流”建设对中医药院校和学科的支持等。

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认为,中医药要振兴发展、惠及全国以及世界,离不开传承与创新,最首要的是努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作为全国最早提出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发起人,姜明正在极力推动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复建工作。姜明表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复建已经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在河南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是对医圣张仲景的敬重,是河南的一件大事,也是振兴中医药的冲锋号,更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

据了解,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曾经对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最初创办给予过特别的关心和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在河南中医界享有较高声誉的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赵清理萌发了利用医圣张仲景家居南阳这块得天独厚的“金字招牌”在南阳创办一所国医大学的想法,一来弘扬中医事业,二来为中医界培养一批高级人才。

赵清理的想法,得到了习仲勋等党政部门和有识之士的支持。在习仲勋的关心支持下,张仲景国医大学得以顺利创建,并于当年9月16日正式开学,共招学生280名。但由于时间仓促,当时这一届学生未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包括学历也未得到国家承认。翌年3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联合发文,把张仲景国医大学正式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这为张仲景国医大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此后几年,学校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学生遍布全国。但遗憾的是,张仲景国医大学创办不到8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停办了。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姜明提交了《关于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建议》,得到了民革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领导的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等也高度认可,积极推动。

民革中央相关人士3月19日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为推动张仲景国医大学的重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2019年5月就到河南调研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情况,并在天明集团召开了“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暨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座谈会。万鄂湘副委员长表示,民革中央支持天明集团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振兴贡献力量!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特别提到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培养模式创新,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将“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提升到河南省层面进行规划,成为河南省“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学科内涵传承是基础,疗效是关键,人才是第一要素。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7个方面28项内容,其中把人才培养放在了首位,可见其分量。措施提到,要由教育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支持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并作为学生学业评价主要内容。加强“双一流”建设对中医药院校和学科的支持。布局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进高职中医药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强化高校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职能。

措施还提到,要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长期坚持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传承工作室建设等项目。

建设健康中国,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实现,一个中医药全面发展和振兴的中国,正在走向我们,走向世界!

0
上一篇: 跑出新时代基层治理加速度
下一篇:东方美谷花开首都 奉贤新城闪亮京城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