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浏览文章

走访后安煤矿看高质量发展系列之一 践行“两山”论:“大寨式”梯田覆盖采煤沉陷区

2021-04-12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记者:刘越山   加入收藏

远望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层层波。

4月伊始,《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来到雁门关外的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采访。虽然时值清明,不见牧童指路;虽然身处煤炭产区,却不见煤尘漫舞地表沉陷,眼中所见只是 “大寨式”的梯田层层叠叠,螺旋式向上将一座座山体打扮成了宝塔状,远看似众星捧月,近看又像金龙戏珠。创造这一优良生态的,正是在山西全省煤矿企业中闻名的后安煤矿。

后安煤矿将沉陷区复垦为“大寨式”的梯田

初春时节的“大寨式”梯田

一说起煤矿,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满脸煤灰的矿工和满天飞舞的煤尘。但在后安煤矿,对煤矿的这种想象只能是一种想象,远不是现实。这里没有高耸的烟囱,也看不到洗煤的污水。看到的只是绿树草坪、鸟语花香,园内走廊幽雅,山上小亭玉立,仿佛置身于森林公园,使人心旷神怡,让人耳目一新。身居煤海不见煤,空气清新环境美。如果不是矿区高耸的井架和门口门匾的提醒,人们或许会以为是进了公园。而这,正是后安煤矿近年来不断努力、积极打造的“绿色矿山”。

掩映在绿色之中的后安煤矿

生态环保可持续 转型发展新路子

近些年来,后安煤矿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积极响应省、市、区三级政府“转型发展”、“四为四高两同步”、“一矿一企”的号召,注重生态环保,注重循环持续,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自建矿以来,后安煤矿始终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和煤矿发展的全过程。公司董事长赵尚海一再强调的就是:“绿色,绿色,还是绿色!”他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他这一坚定理念的指导下,后安煤矿实现了由“黑”转“绿”。

边沉陷边治理,让采煤沉陷区成为百姓的“米粮山”“致富山”

“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是煤炭企业的主体责任,是关乎环保、关乎民生的一个重大课题。”赵尚海告诉记者,这些年后安煤矿因地制宜,恢复生态植被,重塑地形地貌,改善局部气候,控制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多方受益,采煤沉陷区复垦治理成了高标准的“大寨式”梯田,让采煤沉陷区迎来新生。

在一些地方,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严重的有:土地裂缝遍布、山体滑坡、道路损毁、林草荒芜,农民无地可种、家园满目疮痍。然而,在后安煤矿近4000亩的采煤沉陷区里却不是这样。一层层“大寨式”的优质梯田,呈现出一条条堪比“元阳梯田”般的优美曲线,一道道山沟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排水泄洪渠,一面面山坡栽满了不同品目的花草林木,一排排田埂密密麻麻插满了固埂护塄的荆条,使人醒目,令人震撼。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鲁人,赵尚海当年向前来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及村庄搬迁现场办公的省、市领导汇报时这样说:这些土地复垦治理后,是要交还村集体和老百姓的,我的初心就是要让土地还原“种田打粮”的本来属性,让采煤沉陷区成为老百姓的“米粮山”和“致富山”,而绝不能只顾自己发财,给子孙后代留下烂坑和疮痍,唯有这样才对得起这片土地,对得起家乡人。

公司董事长赵尚海(左)正在现场描绘复垦蓝图

赵尚海经常深入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现场,他不止一次地叮嘱工作人员:

“做工作时要多为老百姓着想,比如靠沟沿的田间路要外高里低,必要时修挡墙,防止村民种田走路时滑下沟坡。”

“一定要注意田埂坡度,撒上草籽护坡,特别是沟坡,不能一下雨就冲垮了。”

“土壤培肥尽量多用有机肥、农家肥。”

“蓄水埂太低,不整齐,重做!”

“把这片石头坡上多覆黄土,改造成反坡梯田。”

“将心比心,咱们自己种这块地需要复垦成什么样,就给老百姓复垦成什么样。”

十多年来,后安煤矿按照“边塌陷、边治理”的原则,从最初的消除安全隐患治理,到近三年来集中规模化复垦,雇佣专业力量,动用大型机械、车辆,治沟道、削边坡、平梯田、叠田埂、植荆条、撒草籽、修路面、砌排水……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6000余亩的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山西省的一位专家来此看过后感慨道:“后安煤矿为山西煤矿的发展,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沉陷区复垦不是一劳永逸,需要循环往复不间断

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对煤矿企业来说,历来是一块“烫手的山竽”,而其中的避让搬迁更是一块禁地。后安煤矿迎难而上,积极响应上级政府关于妥善进行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的号召,历经八年风雨,完成采煤沉陷区杏园后村、刘高登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搬迁建设的新农村里,一幢幢庭院式二层小楼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国道旁,村民们正心满意足地开始新的生活。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后安煤矿这种全方位、高标准的复垦治理走在了山西煤炭战线的前列,此种敢闯禁区敢啃硬骨头的精神,着实为山西煤炭战线做出了榜样。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值得欣慰的是,后安煤矿复垦项目工程实施以来,因采煤造成的土地裂缝以及地表塌陷得以有效治理,地形地貌得以修复和重塑,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控制,耕地布局得以合理规划,按照有关部门的预测,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会十分可观,生态环境效益将不可估量。

循环+绿色”构建均衡发展新格局

煤炭资源及其附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还污染环境。但近些年后安煤矿一手抓资源综合利用、一手抓绿色矿山建设,形成了“循环+绿色”的创新机制,保护性的开发、循环式的利用、吃干榨尽的做法,构建了煤炭全产业链和全要素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采煤废水变为生活直饮纯净水。“宁舍一斗米,不舍一碗水”,雁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当地百姓间流传的这一谚语道出了水的稀缺。而矿井采煤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还会对土地造成损害。矿井采煤废水还有利用价值吗?在赵尚海的眼里,矿井采煤废水何止有利用价值,简直就是“宝”。

经过深度处理,后安煤矿矿井采煤废水可以变为直饮纯净水。赵尚海回忆,早在煤矿扩建后,随着矿井涌水量的增加,当时的水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煤矿的需求了。那时,他考察了许多煤矿,省内的、省外的,民营的、国有的,几乎跑了个遍,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水处理系统。

后安煤矿水处理系统分三个部分:一是矿井采煤废水由黑水变清水的处理系统;二是由清水变净水的处理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三类水标准;三是由净水变纯水的处理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直饮纯净水标准。

后安煤矿矿长赵宏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后安煤矿的水处理系统采用目前国际先进成熟的美国陶氏反渗透膜、德国西门子控制器、美国FLECK控制阀和瑞士ABB技术产品等,设备处理能力为每天5500立方米,远远超出矿井的日涌水量。采煤废水处理后,一部分用于井下喷雾洒水、乳化液配制;剩余部分通过再处理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直饮纯净水标准,并进入自动化纯净水罐装车间,供全矿干部职工日常生活饮用,实现了全矿井采煤废水100%回收复用。

矿井废水实现了由黑到清、由清到净、由净到纯的转变,这对于煤矿生产企业来讲,简直就是奇迹!赵尚海和后安煤矿的这种“大手笔”,既满足了井下防尘设施及液压支架乳化液配比的条件,保障了设备长久的稳定运行,更为重要的是还为地面生活用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洁净水源,一举多得。

在水处理现场,灌装水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递过来一杯“转化水”,记者喝下去,一股清泉顺喉而下,清冽甘甜。一旁的朔州籍新闻界老前辈、新华社著名记者池茂花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他家以及所在小区的居民做饭和所有生活用水,均来自这里。

煤矸石环保综合利用。2020年后安煤矿转型发展的第一大项目,即投资5.1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环保项目。此项目将本矿和附近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及其它伴生固废物进行环保综合利用、集中处理,可大规模就地转化煤矸石。既可将资源“吃干榨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又可彻底解决固体废物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态苗木基地。2012年,后安煤矿利用闲置土地建设2000亩生态苗木基地,累计投入资金8600多万元。当年种植下30-50厘米的种苗,如今已达3-4米高,260万株各类苗木无偿地捐赠给平鲁的城市、乡村,为平鲁大地增绿添彩。赵尚海着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区绿化面积达到100%。投资1300万元,绿化矿区周边荒山、荒坡、荒沟600多亩,种植树木8万余株,极大地修复了矿区及周边生态,净化了空气。2018年,赵尚海入选朔州市100位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人物。

“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引领下,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指导下,我们将更加努力奋进,将这片热土打造成难得的净土和沃土,更加适合生态和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赵尚海和他的一班人对于未来信心满满。

0
上一篇: 第三届中国智慧通航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下一篇:人,是煤矿最大的财富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