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减灾委负责人表示,6月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2多,今年我国降雨总量大,局部强度大。在此之前,水利部相关负责人早已发出预警: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事件偏多,区域性暴雨洪涝重于常年,涝重于旱,“要做好防大汛,防大洪水的准备。”
位于海河流域的河北省邢台市,虽处于北方,但却是洪灾多发之地。1996年8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洪灾,致使邢台地区90多人死亡,190多万人受灾。
2016年7月19日,邢台又一次遭遇特大洪水,导致42人死亡、5人失踪,76.2万人受灾。
直至今日,曾亲历两次大洪水的邢台群众,谈起曾经的遭遇,仍心有余悸。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多年过后,邢台是否吸取了历史教训,做好了再次迎接大洪水的准备?
前不久,《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前往邢台市及其下辖的临城县、内丘县、隆尧县、南和区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并追踪了泜河、澧河、七里河等多条重点防汛河流,发现面对今夏严峻的防汛形势,邢台的防汛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形势不容乐观。
隐患根除之难
邢台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邢台西部为太行山区,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历史上是一个旱灾洪灾多发的地方。
2016年7月19日,七里河洪水爆发,邢台市东汪镇大贤村被淹,8人死亡,1人失踪,2000多村民的生活被洪水改变。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因为“降雨强度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另一方面与七里河在大贤村段河道突然变窄有直接关系。4年多过去了,如今,曾经受灾最严重的大贤村已恢复了往昔生机,村南的七里河河道已拓宽至100多米,两侧河堤牢固,到处堆放着防汛物资。
从大贤村出发,沿着七里河一路向东北约七、八公里,记者来到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至此七里河下游的河流也已名为顺水河,该河由南向北,从南和区中兴大桥下流过,直接向东拐去,河道突然变窄,至贾宋镇李牌村时目测河道宽已不足20米。“再来大洪水,我们村肯定抗不住,村里的河道宽度不足上游的四分之一,政府上个月说要拓宽河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落实。”李牌村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顺水河在南和区贾宋镇突然变窄,南侧是住宅小区,北侧是冀牌村和李牌村)
贾宋镇的冀牌村、李牌村紧邻顺水河,位于河道北侧;河道南侧是“水岸星城”住宅小区。在冀牌村西不远处则是一家大型农贸市场,多位村民表示,一旦洪水来临,河道急拐变窄,这家农贸市场被淹没的风险很大。2016年七里河发洪水时,贾宋镇也是重灾区,多个村庄被淹,如今,如果洪水再次来袭,隐患仍未消除。
泜河是邢台境内一条古老的河流,发源于临城县境内,流经内丘、隆尧、宁晋等县,最终注入滏阳河。2016年发大洪水时,泜河上的“战斗”也十分惨烈,隆尧境内的霸王营、小王庄等多个村庄被淹。记者在霸王营村看到,2016年大洪水中26.9米的水位峰值标志仍然矗立在桥头,像是一种历史的警示。与其他村庄不同,霸王营村沿河的房子均是两层小楼。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介绍,拥有3000多口人的霸王营村地势低洼,一发洪水就会受灾,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开始进行泜河霸王营段治理,为期一年多,对河道挖深加宽,两侧堤坝加固。记者在现场看到,泜河霸王营段河道并没有彻底挖平,像是烂尾了,对此,该村干部表示:“河床本应该挖齐,河道里的石头也应清理干净,河道修了半截,还没有完工,工作人员就撤走了。水利局来检查也是看看就走,形式主义严重,应付差事。”
(2016年发洪水时,26.9米的水位峰值标志,依然矗立在霸王营村桥头)
对于目前的河道治理现状,曾饱受洪灾侵害的霸王营村很多村民表示仍不满意,“应该把好事做好,做彻底。”
治理与政绩工程
据相关资料显示,邢台辖区内有21条主要河流,16条行洪河道,重点防汛河道有5条,即澧河、泜河、七里河、北沙河、卫运河,以往每遇洪灾,这五条河流都是主战场。
临城水库是泜河发源地,记者从源头一路向下实地查看泜河河道治理和防汛工作。临城水库附近彭家泉村西侧的泜河河道内,各种水泥垃圾,乱采乱挖的痕迹随处可见。从2016年开始,临城县投资2.7亿元,对泜河临城上游长6.87公里的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如今看来,整治成效虽已初显,但河道环境仍不乐观。
(临城水库不远处的泜河河道中,建筑垃圾遍地,砂石堆积,河道坑洼不平)
追踪至临城县,原本干涸的河道水量逐渐丰盈,一座美丽的公园出现在记者眼前。据当地北程村村民介绍,临城县政府投巨资新建成的泜河公园,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公园里游玩的人们,谈到这一民生工程纷纷点赞。
站在临城县城南门大桥上向西望去,泜河公园碧波荡漾,水清岸绿,一片绿色和谐的场景,向东远望,巨大的反差则扑面而来,此处的泜河完全是另一种场景:河床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沙坑、沙山,河道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建筑垃圾遍地,河水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与上游1公里处的泜河公园形成了鲜明对比。
水南寺村位于临城泜河南侧,据该村村民介绍,三年之前,泜河非法采砂十分猖獗,河道两侧的农田也被以每亩一万元的价格承包,进行采砂,“挖完就不管了,河道被彻底破坏。”
(临城泜河公园下游不远处的泜河河道沙坑遍地,布满大大小小的砂山,河道满目疮痍)
非法采砂给河道行洪带来的隐患是显而易见的,河砂被无序开采,采砂废渣随意乱堆乱放,沙坑密布,使原本平缓的河床变得坑坑洼洼,一旦洪水来临,水流不仅会变得紊乱,加大对堤岸的冲刷力度,而且流程流向变幻莫测,会给两岸群众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在泜河两岸,记者看到多处河长信息公示牌,牌上显示的治理目标为:“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水面无垃圾,沿岸无违建。”事实上,临城、隆尧境内的泜河河段,水域有障碍、堤岸被损毁的问题依然突出,治理目标显然并未实现。
泜河是临城、隆尧两县的“母亲河”,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受巨大利益驱使,无序采砂、采矿泛滥,泜河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垃圾遍地,河床干涸,河道沙坑遍地,乱石堆积如山。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力度逐年加大,临城县近年来开始投巨资对泜河进行治理。从2016年开始,泜河临城县城段全长3.44公里生态湿地综合治理项目启动,总投资2.2亿元,如今已经建成的泜河公园已成为临城县辉煌的政绩工程之一,而东侧一公里之外砂山堆积、沙坑遍地的泜河,更像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和现实的反讽。
查阅相关资料,记者发现,从2015年至今,邢台对辖区内的20多条河道及主要支流河道进行了多次治理,大规模进行河道拆违清障整治,根治河道“乱堆、乱建、乱占、乱采”历史顽疾。但时至今日,许多河道采砂的历史遗留问题仍未解决,疏浚工程进展缓慢,行洪泄洪障碍依旧存在。
河道治理“大生意”
近年来,邢台治理非法采砂的力度逐年加大,境内采砂售砂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地处内丘、隆尧、临城三县交界处的泜河河道却是个例外。记者在内丘县107国道泜河大桥上看到,附近禁采区的标志十分明显,西侧属于临城县管辖的泜河河道边砂山堆积,没有售卖;而东侧至石武高铁铁路线之间,砂石堆积如山,各种标明载重量为30-40吨的拉砂大卡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在石武高铁桥下,三台挖掘机不停地将砂石运至大卡车上拉走,而桥上不时有高铁列车飞驰而过。
(内丘县石武高铁桥下,几台挖掘机正在挖沙,不时有高铁从上面穿过)
据周边群众反映,107国道泜河大桥东侧的砂厂属于内丘县,是政府项目。“临城、隆尧治理河道就是治理河道,不卖砂子,现在唯一采砂卖砂的就是内丘县。经营砂厂的都是私人公司,其中两个老板是西张村和东张村的李光明和建设。”一位钓鱼的附近村民对记者说。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9年7月,内丘县水务局对外发布了《2019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泜河内丘县段补水河道清理整治项目招标公告》,据招标公告显示,本次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107国道—石武高铁之间、石武高铁—京港澳高速之间的泜河河道实施清淤疏浚、采砂坑整治、增设安全警示牌等,实现河道清洁畅通,达到实施生态补水条件。建设资金来自中央资金+县级自筹,工期为3个月。
内丘县的生态补水,河道治理项目怎么变成了大型砂厂?对此,泜河附近一商户对记者说:“河道治理只是一种名义,治理也治理了,就是把沙子倒腾了一下,实际上还是为了卖沙子。”该商户表示,自己也曾在砂厂买过沙子,每吨75元,“以前普通的砂子30-40元,最好的砂子也就50元,周围的县都不让干了,现在都跑到内丘来买,山东、河南来这里拉砂的也挺多。”
据知情人透露,在内丘泜河补水项目部采购砂子,必须过两次地磅进行称重,在砂厂过一次,在项目部门口过一次,以防作弊。“每出售一吨砂子,县政府收13元。”该知情人说。
内丘泜河补水项目部设在107国道泜河大桥西南侧,所有采购砂石的大车必须经过这里,据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有四家砂厂,都是通过投标进来的,出售的砂石有两种,一种水洗砂,一种机制砂;价格也有两种,80元/吨和90元/吨,“我们的砂子价格高,最高可优惠至每吨76元,可以由泜河补水项目部出正规发票。”
(到内丘泜河补水项目部拉砂的大卡车)
为了加强河道治理,打击非法采砂,从2017年开始,邢台创新性推出了“谁开采砂石资源,谁负责河道治理”的新模式, “以河道砂石资源换取河道治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一经推出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内丘县借生态补水、河道治理之名,行采砂售砂之实的做法,群众颇有微词。“现在采砂都是关系户,老百姓盖房子拉点砂往死里罚。而现在的砂厂,能说是光明正大的吗?那为什么检查组一来,砂厂就停?为什么晚上拉砂子的比白天多?让他们治理的是河道,不是贩卖砂子!”西张村的一位村民说。
在内丘泜河补水项目部砂厂调查期间,两位自称是政府工作人员的男子,以“安全”的名义对记者进行劝离。泜河南侧的一座小房子墙壁上,“河道属国家,采砂要缴费”“严格监督监管,确保河势稳定”的标语依然可见,只是采砂缴费的生意越做越大,河道及两侧依然布满砂坑、砂山,堤防无建设,河岸边界不清晰,各种垃圾到处堆放,河势是否稳定已无人关心。
“人民至上”是防汛最牢固的堤坝
今年6月以来,全国433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截至7月13日,我国今年已有27省(区、市)受灾,受灾人口达到3789万人次,141人死亡失踪,2.8万间房屋倒塌。
在此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生命不能儿戏,防汛需要久久为功,未雨绸缪。作为洪灾频发之地,邢台各级政府对此认识应该更加深刻。1996年的大洪水,致使邢台地区90多人死亡,190多万人受灾,1900多个村庄受到洪水侵袭。2016年的邢台洪灾导致42人死亡、5人失踪,全市21个县(市区)76.2万人受灾,5万多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53.93亿元,损失惨痛,教训深刻。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邢台调查期间发现,尽管与之前相比,各大河道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但遗留砂坑、砂堆影响行洪;河道突然变窄;部分堤坝缺失;重经济重政绩轻防汛等问题仍普遍存在。2016年之前,邢台市也曾对七里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但目的特别明确,那就是保市区,所以下游并未治理,导致2016年7月发洪水时大贤村损失惨重。时至今日,临城、隆尧、南和等县,对河道治理仍然分段进行,打造河道生态治理政绩工程意图明显,防洪防汛成为“配角”,防汛工作仍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
每一场洪灾都是天灾,但同时也会经常看到人祸的影子,一般来说,如果地方领导干部真正能够深入贯彻执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摆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把防汛基础工作做好,让河道宽阔畅通,日常搞好防灾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天灾即使不可避免,损害程度也会降至最低。因此,责任心和对洪涝灾害的戒备,是防汛最牢固的堤坝。邢台地区虽多发洪涝灾害,但许多河流常年干涸,有些地方多年没有发大水的经历,因此容易滋生麻痹思想。
(泜河隆尧山口镇北潘庄村段,一条公路从河道穿过)
在隆尧县泜河山口镇北潘庄村段,记者看到一条公路穿河道底部而过,两侧的堤坝挖掘开来,北侧用泥土堵上,仅留下一条行车道。一旦洪水来临,此处将成为最大的决口。据周边群众介绍,平时泜河河水很少没过公路,因此政府直接在河道中修路,两侧堆放泥土,用以防汛之需。
防汛是一场持久战,宁可防而无汛,不可汛而无防,更不能洪水一退,万事皆休,做一些隐患工程,烂尾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做好防汛基础工作,加强制度、技防等防汛建设力度,做好准备工作,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
6月17日上午,河北省召开了“经济运行暨防汛工作推进会议”,省委书记王东峰特别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人民至上,坚定不移做好防汛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7月13日,河北省再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会上王东峰强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超前完善防汛救灾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要切实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当好首都“护城河”。面对今夏暴雨多发,极端气候偏多的现状,邢台能否拒绝历史重演,做好首都政治的“护城河”?
我们拭目以待并将继续关注。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秦云龙
(责编: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