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黑龙江省富裕县“王大姐”:自己摘掉贫困帽 热心帮扶众乡亲

2020-09-09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申震 姜冬梅   加入收藏


    “前些日子,我们村的村医打电话来说,王姐,你家是贫困户,要发医疗救助了,先给你报上呀?我给他说姐可再不是贫困户了,这钱让给比我更需要的人吧!”教姐妹们打苇帘一起致富的黑龙江省富裕县龙安桥镇小河东村民王玉玢,乐呵呵地这样说。

    富裕县龙安桥镇小河东村,距离龙安桥镇5公里。2018年,富裕县利用龙安桥独特的芦苇资源,成立了芦苇编织合作社,采取资源、贫困户和机械入股方式,大力发展芦苇产业。2019年,富裕县又整合涉农资金1500万元,建成了日加工原苇34吨的芦苇扶贫产业园。王玉玢就是最早入驻产业园的熟练工人之一,她现在是芦苇产业园的培训技术指导,大家都亲切地叫她“王大姐”。

    王玉玢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属于肢体三级残疾。高中毕业后,王玉玢回村务农,嫁给了老实巴交的村民姜玉国。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以及姜玉国农闲时打零工的收入维持生活,虽然王玉玢也找了点力所能及的活计补贴家用,但是仍然捉襟见肘。

    2017年6月,姜玉国突发脑出血不醒人事。尽管经过手术后命是保住了,智商却似儿童;并且当时由于筹借手术费卖掉了房子,村里给王玉玢家评为了贫困户,夫妻俩暂时借住在娘家。

    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乐观要强的王玉玢非常想学习一技之长摆脱贫困。2018年,女儿大学毕业了,王玉玢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此时,正值村里发展芦苇产业,王玉玢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学习芦苇编织的学员。

    挑苇子、缠线、上机器打苇帘……看似简单的工序,却需要常人摸索几个月。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王玉玢已经手把手带出了20几个学员。目前,小河东周边有19个村的1000多名村民从事芦苇加工产业。

    56岁的村民宋永坤来产业园打苇帘两个多月了。“选苇子要两手在桶里往外轻轻地薅,苇子选得好,打帘子才不会出事故,这是第一步。然后是缠线,要先缠两边,再缠中间,在一条直线上,不能分挡,苇子和线之间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要观察好这13趟线……”宋永坤刚来时,王玉玢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指导。

    “我这个年龄了,咱农村人,在家呆着也没啥事干。寻思着来这里打苇帘吧,看着简单,但是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动不动就断线啥的。如今在她的耐心帮助下,现在我每天能打20来片苇帘,也不累,每天挣个20,30元钱不是问题。”宋永坤对王玉玢充满了感激。

    富裕县龙安桥镇小河东村芦苇扶贫产业园负责人关海岩说:“我们芦苇扶贫产业园的产品大多都是出口。许多来产业园参观的游客,都对这种纯天然苇帘爱不释手,现场购买或通过快递公司邮寄给亲朋好友。在小河东村,有不少像王大姐一样的贫困户靠打苇帘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富裕日子。”

    (文、图/富裕县委宣传部 申震 姜冬梅)

    责编:台畅 刘越山
0
上一篇: ​山西运城农信社:助复工复产 为中小企业减免利息一亿元
下一篇:山西综改示范区举行华控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