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泗县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做实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通过思政工作助脱贫,汇聚发展合力,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通过思政工作惠民生,夯实基层治理,获评“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通过思政工作树新风,践行主流价值,获评全国书香城市、全国弘孝示范城市、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图为:泗县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暨全县星级文明户表彰活动
强化思政工作阵地建设
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泗县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近年来,县委把分散在各个条块中的阵地资源整合起来,在县、乡、村、组、户五级阵地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文明实践阵地延伸到田间地头,打造1102个契合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点。通过“走心”制作短视频,“云端”传递好声音,“板凳”提供大舞台,大槐树下传习语,农民夜校传技术,百姓门口话变化,让群众吃着饭、干着活、唠着嗑就能将新思想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建好用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六个一”标准,以村庄为单元构筑乡村“田园书吧”“村口舞台”,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为168个农家书屋补充图书3.2万余册,广播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
建好用好融媒体宣传平台。依托县融媒体中心,共绘网上线下同心圆。全县2606个乡村大喇叭定期播报,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开展习语之声、政策讲解、疫情防控、农业生产等宣传。泗县发布“双微”平台及时推出反映我县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等内容,并在全县各村共187个微信生活群中推广宣传,推进党的声音精细化精准化传播。
图为:泗县虹乡草根志愿宣讲队进村宣讲移风易俗
拓展思政工作路径内涵
泗县县委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根本路径,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清洁行动祛“土气”,助力脱贫添“新气”。组织“县、乡、村+N”志愿服务队950余名志愿者,每周四对全县贫困户一对一开展“清洁行动、助力脱贫”活动,帮助他们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移风易俗祛“阔气”,浸润人心接“地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开展移风易俗赶大集、集体婚礼月月办、新风堂里场场宣、村村设立“孝德榜”等活动。泗城镇大吴村开设移风易俗“文明号”,利用闲置大巴车开辟流动新风堂,车身及车厢内部张贴“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公筷公勺等宣传内容,引导他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菜品减量。该村青年朱承诺、占琳娜不要彩礼,不办婚宴受称赞。山头镇大柏村书记柏伟松通过拉横幅方式谢绝村民随礼参加其子婚礼。去年全县减办酒席2万多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3000余例,为群众节约资金8000余万元。
扫黄打非祛“邪气”,教育引导扬“正气”。对低俗文艺演出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严厉打击,肃清社会不良风气和有害行为。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挂历1万余份,送到农户家中,通过帮扶干部做思想工作,群众主动撤除宗教宣传品千余张,草庙镇魏圩村王翠华等120余名信教群众走出教堂,走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
图为:泗县“扫黄打非”进乡村宣讲活动
丰富思政工作形式内容
志愿者搭台送文化。组织16支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每年举办泗州戏、唢呐、书画等各类培训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12支放映队常年活跃在乡村,年放映电影2000余场;创办农村文化团体100余个,培育城乡文化志愿者500余人,实现了既有红色文艺“轻骑兵”,也有不走的“宣传队”。
群众当主角种文化。举办乡村春晚、家庭春晚、“千年大运河 最美新泗州”农民朗诵演讲比赛、“农村少年儿童暑期实践”征文、“美好泗州舞起来”群众广场舞大赛和曲艺大赛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全县累计参与文化活动40万人次。
主题宣讲兴文化。组建16支“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脱贫攻坚宣传小分队,采取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形式,到基层一线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组织乡土文化志愿者编创《文艺传唱新思想》丛书。丁湖镇向阳村梁贤地、黑塔镇三葛村大鼓艺人陈学力等62名草根艺人志愿者,将党的新理论、新政策编成符合农民口味的快板、鼓词,常态传到群众身边,让新思想、新政策、新理念、新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开展1500场活动,12万人受益。
图为:泗县第八届最美泗州人评选表彰仪式
构建思政工作常态长效
激励机制立起来。泗县县委印发《关于月评“泗县好人”活动的通知》《关于表彰泗县“最美泗州人”的决定》《泗县礼遇和帮扶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实施办法》等文件,健全完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工作制度;制作以“家风”为主题的短视频,举办文明家庭巡礼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在各村设立“诚信榜”“好人榜”等宣传阵地,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身边榜样评起来。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等各类先进评选活动,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榜样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屏山镇小赵庄贫困户徐敏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一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帮扶干部多次做其思想工作,在党的扶贫政策激励下,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两个贫困村开办了小车间,带动1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为十星级文明户的典范。全县涌现出全国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市级文明村镇60个、县级文明村镇134 个、六星级及以上“星级文明户”116683户、“美丽庭院”9350户、“最美泗州人”125人。
乡贤“五老”动起来。县委充分发挥乡贤在社会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每村建设一个乡贤志愿服务站,每村推举一批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志愿者,从民间“老理”出发,从乡情亲情入手,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义务为群众解决难题、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全县1000多名古道热肠、品行端正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老教师等“现代乡贤”活跃在基层一线,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发生,泗县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信访维稳先进县。
(作者系安徽省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