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政策 >> 浏览文章

奏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乐章——宁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

2021-02-03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马小林   加入收藏

镂空的雕花窗棂透入斑斑点点细碎阳光,民居陈设温馨典雅。从宁夏吴忠市区沿慈善大道南行12公里,廊道翠绿、产业兴旺、街容整洁的生态文明小镇——高闸镇映入眼帘。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交通四通八达、黄河水浸润滋养、村容村貌美美与共。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党委、政府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创新,迎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铿锵鼓点,真抓实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奋力奏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奏响“融合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村强不强,关键看产业。高闸镇围绕罗山大道、慈善大道等主干道,主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以拱棚西瓜、露地蔬菜、优质饲草、特色菌菇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带,培育“一村一品一业一特色”的发展模式。

全国劳动模范、高闸镇西瓜产业致富带头人马兴欣喜地举起成熟的西瓜,露出灿烂的笑容

充分发挥“马家湖西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地标优势和“马兴西瓜”品牌优势。2020年,在周闸村3队建设500亩集中连片西瓜种植基地,在郭桥、朱渠、高闸村建立100亩以上集中连片拱棚西瓜种植方点4个,全镇种植大小拱棚西瓜共计2600亩。全国劳动模范、高闸镇西瓜种植致富带头人马兴欣喜地说:“2020年,大棚西瓜亩产值达10000元,小拱棚西瓜亩产值可达7000元,瓜农的钱袋子是越来越鼓。”

依托吴忠市茂鑫通冷藏运输有限公司,继续完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物流园,在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种植基础上,扶持吴忠市红燕家庭农场建立以本地香菜、菠菜、西芹等品种为主的露地蔬菜基地,建设三联动全钢结构蔬菜育苗大棚6座,以李桥村7队、8队、9队为中心,建设露地蔬菜特色产业村。

在高闸村、韩桥村新增苜蓿种植1700亩,2020年全镇苜蓿种植达到5800亩,全镇饲草(青贮+牧草)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全面提高了粮经饲比例,有效推动该镇种植业合理发展。以高闸村为中心,借助200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新建高标准菌菇种植大棚8座,与现有的65座菌菇棚形成菌菇种植基地,种植有平菇、秀珍菇等特色菌菇,形成了菌菇种植产业链。

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运作方式,形成联农带农的规模化经营模式,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智慧化生产技术体系。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合作共建“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草业博士(专家)指导工作站”,在高闸村建立了500亩牧草种植试验示范园区,为利通区大农业可循环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奏响“治理曲”,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走进高闸镇政府民生服务中心,高标准硬件软件设施引人注目。尤其是该镇2020年新打造的标准化乡镇司法所,成为帮助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法治基地。2020年以来,高闸镇为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的新路子——“加减乘除”乡村治理模式。

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建阵地、提服务、强监督等举措,确保党组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激发出乡村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强大活力。2020年,高闸镇建成李桥村200平方米社区服务站,打造出1500平方米党建领航馆及小镇记忆馆,公开考选村党支部书记1名。

依托530平方米标准化法治阵地,强化法治宣传,倡树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养,营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2020年高闸镇重新进行了网格划分,新聘任了86名基层网格员,以网格化管理,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该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修订了村规民约,不断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努力形成崇德向善、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

奏响“提升曲”,乡风文明进一步改善

2020年以来,高闸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持续巩固自治区文明单位,深入探索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档升级、出新出彩。根据环境卫生“笑脸”积分制管理成功经验,将文明实践、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移风易俗当前重大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创新出了乡风文明建设“笑脸”积分制。

通过开展文明实践、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移风易俗四张“笑脸”评比活动,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群众争当先进、勇于奉献的内生动力,着力推动乡风文明美起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在朱渠村怡和人家、周闸村3组建成了2个乡风文明广场,在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硬化的同时,用彩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家风家训”等内容在墙面上展现出来,让村民的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借助高闸村阵地建成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构建起了镇村两级文明实践体系,定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截至目前,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0余次。在韩桥村,80多岁的独居老人梁有高兴地说:“儿女不在身边,这些穿红马甲的孩子经常来看我,我很感谢!”

奏响“发展曲”,乡村文化进一步繁荣

高闸镇志愿者正开展文明实践宣传活动

文化是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高闸镇享有“全国文化之乡”美称,借助乡村文化源远流长、民俗风情绚丽多彩的独特优势,积极顺应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热切期盼,把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结合起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改造完善350平方米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全天候对外开放,为群众提供休闲文化场地。全镇现共有农民文化广场2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7个。

借助商科农民文化艺术团队,广聚各类民间文化艺人,培育一批富有农村特色的社火展演队、健身操舞蹈队等农民文化艺术团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移风易俗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创作推出一批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文艺作品,让农民群众“长见识、富脑袋”,实现了由单纯文化活动向丰富精神追求的转化,增强群众的文化归属感。

将乡村文化复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借助节假日及扫黑除恶、文明实践等,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汇演。坚持以乡村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以“弘扬优秀文化精神、建设文化大镇”为宗旨,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举办“美丽高闸·文明利通”农民文化旅游节,开展文艺汇演、社火展演、农民运动会、读书观影、书画摄影、手工艺品展览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高质量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和繁荣。

政贵有恒。近年来,高闸镇党委、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国家农业生态公园特色镇’为目标,调整产业布局、夯实基层治理、推进乡风文明、发展乡村文化,举全镇之力逐步打造文明、和谐、美丽、富裕的新高闸。

“岁月不语,唯石能言”。新时代新气象,在高闸镇一草一木一楼一景的沉淀中,“笑脸”盈门,文明拂面,正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既有“颜值”,也有“气质”。

文/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党委书记  马小林

0
上一篇: 霁朗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 加强利益联结
下一篇:黑龙江省甘南县: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幸福甘南”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