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数字经济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建设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动力源

2020-05-14 来源:成都日报 未知   加入收藏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周跃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腹地和战略后方,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9%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6.3%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战略纵深的重要载体。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落地,我们认为:关键点在于提高成渝都市圈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积极打造国家新兴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

  每一个重大的城市群发展都会形成一个增长极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为: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着力拓展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四个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该经济圈有望成为我国第五个新兴区域发展战略,并向世界级城市群演进。

  世界城市群的演化规律表明:每一个重大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核心增长极。若没有这个核心增长极,那么这个世界城市群也是不可能形成的。以世界最大的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为例,该城市群就是以纽约为中心的增长极,逐步形成了包含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城市在内的世界级城市群。统计数据表明,纽约在该城市群中,不管是经济规模还是产业增加值,占比都超过了25%,是名副其实的核心动力源。

  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曾提出,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极与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或者,要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就必须培育带动该城市群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发挥其“极核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值得指出的是,增长极与动力源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增长极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标准范畴,而动力源则是机械学的一个范畴,一般泛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推动力量,目前经济学常常引用这一概念,比如“创新驱动”就应用了“动力源”的范畴。这两个范畴的内在联系在于,当一个地区的经济体达到一定经济体量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增长极,但这种增长极并不意味着对周边区域具有必然的辐射带动作用,这时需要形成动力源才有带动作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要形成新的增长极

  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5%,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接续地,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提升空间,是我国发展的巨大回旋空间。但也应看到,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发掘西部自身优势,让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西部集聚,就成了一道重要命题。正因如此,国家适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是要在西部形成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

  那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增长极或者动力源在什么地方?显然,整个增长极应当位于成都和重庆这两地的连接线上。只有位于这两者的连接线上,才能够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成都看,成都原有的经济增长极主要位于龙泉山西侧,而为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兴增长极与动力源,东进就成了必然选择。这样的选择,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成都的产业与人口承载能力,而且有利于与重庆实现相向发展,为唱好“双城记”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0年4月28日,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并于5月6日,该新区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式授牌。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目标被设定为“三步走”战略,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常住人口达到1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

  成都东部新区如果顺利地实现“三步走”战略,那么就足以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增长极与动力源。事实上,成渝地区双城相向发展,成都需要一个“极核引领”,这就是东部新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所在。根据目前的规划,未来成都东部新区将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这无疑会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个新的动力源,并由此引领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发展。

  把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作为增长极的首要任务

  充分发挥成渝发展主轴重要支点的先导作用和引领效应,以点连轴推动成渝相向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使命。而成都东部新区作为这一使命的重要载体,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成渝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其关键就在于要提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第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内陆临空经济示范区。从规划来看,成都东部新区重要的区域比较优势在于交通优势,天府国际机场将于2021年投入运营,同时北靠成都国际铁路港。因此,高水平建设内陆临空经济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研究表明,航空枢纽和其所在的临空经济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可以显著地带动周边相关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比如,北京首都机场周边所设立的临空经济区,就是北京高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临空经济区可以布局航空制造与维修、跨境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制造和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并使之成为引领航空枢纽经济的强大引擎、支撑内陆开放的高端平台、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价值高地。在规划设计时,临空经济区还可以探索创建内陆自由贸易港的模式。

  第二,聚焦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打造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最终要依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成都东部新区需要坚定先进产业导入驱动,聚焦航空制造、智慧能源等智能制造产业,高品质打造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一是做强产业基础能力,加强产业生态研究和品质提升,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加快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和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及产业细分领域领先企业。三是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生产方式绿色化,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提升制造业显示度和竞争力。

  第三,以产城融合为导向,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成都东部新区可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培育引进体验式消费、供应链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一批引领作用强、运营模式新、竞争优势强的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持续优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可以借鉴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引入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服务业相关开放举措,探索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外商投资准入,提升对外开放承载能力。同时可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备案登记事项,创新外资项目落地机制,建立健全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第四,构建服务新经济发展的承载平台,打造新经济发展高地。新经济应成为东部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当前,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方兴未艾,东部新区可培育塑造以新经济、新消费、新功能为主的新驱动力,力争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高地。可培育发展一批特色新经济产业集群,提高专业化和创新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区块链+”模式,促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网络购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等新经济业态。

  第五,探索吸引全球人才的体制机制,增强新区的人口吸引力。产业与人口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产业起来了,人口也就跟着来了。打造国家新兴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人才是关键要素之一。新区可以探索更加开放便利的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机制,允许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按规定在新区兼职兼薪、按劳取酬,还可以创新完善新区管理机构选人用人和绩效激励机制,经批准可实施聘任制、绩效考核制,允许实行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薪酬制度。此外,可参照国家级新区的户籍管理制度,降低城市落户门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东部新区的人口吸引力。

0
上一篇: 释放新动能 “新基建”传递了哪些重要信号
下一篇:收费紧急叫停 快递柜走向何方?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