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数字经济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数字经济动能澎湃!长三角加速“奔跑”

2021-02-07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未知   加入收藏

在近期举行的地方两会上,数字经济成了高频热词。展望未来,长三角将如何释放新动能?

长三角数字经济“跑得快”

2021年,长三角吹响数字经济号角,沪苏浙皖均提出明确目标。

在《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将“数字化转型”单列一章,提出要着力营造智慧便利的数字生活,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要深化数字技术与民生服务领域融合创新。

上海提出,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包括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聚焦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等。

在浙江,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7020亿元,占GDP比重达10.9%。浙江明确,2021年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此外,今年浙江将争取建成8万个5G基站,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有望增长10%以上。

江苏也按下数字强省“快进键”。“十三五”期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2021年,江苏将深入实施“大数据+优势产业链”行动,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省级数据中心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其中,苏州提出,将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

安徽方面,2020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4%。省会合肥明确提出,到2025年,合肥市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50%以上。正在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第一区”的合肥市包河区,力争三年内让数字经济对GDP贡献度达到60%以上。

携手共建产业数字化“高原”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需要,实体经济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我国实体经济提升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关高科技行业能够引导劳动要素的再分配,开拓更多需求空间,培育新的业态,短期内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长期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盘和林分析称,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当前,“培育壮大新动能”有助于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疫情按下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快进键,由原来的转不转,变成了必须转、如何转。”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全球疫情加快了各行各业对供应链体系抗风险能力的反思和调整,促使企业提供更好的数字化供应链“云”服务,也促使更多企业加速拥抱产业互联网变革。

在盘和林看来,长三角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产业特点,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也不同,可以形成互补优势。比如,浙江电商平台经济发达,众多中小企业集群带动了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上海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方面走在前列。

“各地既要抢占包括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高地’,更要携手打造长三角产业数字化‘高原’。”劳帼龄表示,早在2018年6月,长三角在产业电商领域就已开始了联动。2020年下半年,长三角产业互联网促进中心加速推进,将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不过,数字经济的发展目前还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需要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共同配合。”劳帼龄指出。

盘和林分析称,不同的城市禀赋各异,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在与实体经济更好融合方面多下功夫。“首先,建议做好顶层设计,以制度创新和规则完善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其次,建议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生态圈,推动重点技术与产业创新的融合。第三,要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继续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精准施策,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盘和林说。


0
上一篇: 规范数据使用,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下一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讨会在京举行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