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赵同录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工作,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
前三季度,我国GDP为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74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53659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02993亿元,同比增长6.0%。
三季度,我国GDP为3199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5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22978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56亿元,同比增长5.2%。
从环比看,经调整季节因素后,三季度GDP环比增长1.3%。环比增速连续5个季度增长,经济总体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
二、生产形势稳步恢复,三次产业发展向好
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占GDP的比重为27.2%。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回升,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1%、7.5%和14.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较好,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1%和9.5%。
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较好,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5%、12.7%、10.3%和8.5%。
三、国内需求稳步扩大,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
消费持续稳定恢复。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净出口同比有所减少。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向下拉动经济0.7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向下拉动经济0.8个百分点。
四、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高技术产业投资动力强劲,新动能领域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3%和11.8%,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
消费新业态持续活跃,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9%,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1月份至8月份,重点领域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0.6%、11.1%和8.8%。
工业统计司副司长 江 源
2023年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全国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加快恢复,景气状况和企业预期回升,工业经济呈企稳向好态势。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1.0个、0.2个百分点,呈逐季回升态势。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7%,制造业增长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从当月情况看,9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与8月份持平。
多数行业和产品增长。前三季度,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在统计的6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44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9月份,工业行业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37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
装备制造业稳定增长,新动能快速成长。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电气机械和汽车行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1.4%。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飞机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等新一代高端装备、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7.4%、16.6%、10.2%。主要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6.7%,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分别增长63.2%、39.9%、34.2%;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单晶硅三种新材料产品分别增长74.5%、84.0%、63.3%。
营收利润加快恢复,效益水平持续改善。1月份至8月份,全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降幅较1月份至7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营收改善为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1月份至8月份,规上工业利润降幅较1月份至7月份收窄3.8个百分点,回升明显加快。
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产销衔接水平明显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8%,从季度看,三季度产能利用率为75.6%,比一、二季度分别回升1.3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三季度,产销衔接水平改善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各月均保持在97.0%以上,高于上半年水平。
景气指数回升,政策惠及面广。对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企业综合景气指数环比、同比均上升1个点以上。同时,三季度小微企业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调查的小微企业中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占63.3%。
企业预期向好,四季度用工需求和投资意愿均回升。随着企业效益恢复、景气指数回升,三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预期指数环比、同比均明显上升,其中预计四季度经营状况乐观的企业比重环比、同比将分别上升1.2个和0.7个百分点。从用工和投资看,企业对四季度的用工预期和企业投资意愿均有所回升。
能源统计司司长 胡汉舟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带动能源需求稳定增加。前三季度,能源生产企业统筹保供增供与安全发展,进口稳步快速增长,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能源供需总体趋于平衡。
一、能源生产平稳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煤油气电等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稳步增长,分品种看:
原煤产量稳定增加,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煤炭增供保供持续推进,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4.4亿吨,同比增长3.0%。煤炭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4个主要煤产区原煤产量27.9亿吨,占全国产量的81.1%,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禀赋好、竞争能力强的地区集中。
油气生产保持增长,非常规天然气快速发展。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6亿吨,同比增长1.9%。天然气产量17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其中,非常规天然气占比39.5%,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
电力稳定安全供应,新型清洁能源发电比重提高。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5.8%;水电下降10.1%;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增长10.8%,占全部发电量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清洁发电体系加快构建,发电装机延续绿色低碳发展态势。截至8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52.1%,较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
二、能源进口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持续加大资源进口力度,有效发挥进口补充调节作用,进口煤炭3.5亿吨,同比增长73.1%;进口原油4.2亿吨,同比增长14.6%;进口天然气8777万吨,同比增长8.2%。
三、能源消费增速加快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 王贵荣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农业生产支持力度,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影响,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农业经济形势总体良好。
一、全国秋收进展顺利,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夏粮丰收早稻增产。今年夏粮生产克服“烂场雨”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国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下降0.9%,但产量仍居历史第二高位。
秋粮生产总体向好。各地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农户种植意愿增强,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东北、华北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但全国大部农区光温水匹配良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当前,全国秋收进展顺利,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二、生猪出栏同比增长,牛羊禽生产保持稳定
生猪出栏同比增长,母猪存栏同比、环比均下降。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53723万头,同比增加1693万头。全国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加151万吨。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4229万头,同比减少166万头;环比增加711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240万头,同比减少121万头,环比减少56万头,基础产能收缩,但仍处于正常保有量合理区间。
牛羊生产保持稳定,禽肉禽蛋产量增加。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6974万吨,同比增加263万吨。其中,全国牛肉产量509万吨,增加24万吨;羊肉产量364万吨,增加18万吨;禽肉产量1800万吨,增加70万吨;禽蛋产量2552万吨,增加53万吨;牛奶产量2904万吨,增加196万吨。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略降,集贸市场价格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分类别看,农林牧渔四大类产品价格同比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0.5%、4.1%、3.9%和0.5%。分品种看,三个季度稻谷和玉米价格均同比上涨;小麦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二、三季度同比下降;生猪价格由一季度上涨8.3%、二季度持平转为三季度下降21.5%;三个季度活牛、活羊价格均下降。三季度,受上年同期价格基数较高影响,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3.8%。
9月份,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总体平稳。分品种看,玉米价格在8月创历史新高后有所回落;籼稻、粳稻、小麦、大豆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3%、0.6%、1.0%和0.3%;生猪价格比8月份下跌1.4%;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变动明显。
服务业调查中心主任 李锁强
前三季度,随着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服务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推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一、服务业经济恢复向好
服务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502993亿元,同比增长6.0%。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5.1%,比上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经营向好。9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9%,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1月份至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服务贸易保持增长。1月份至8月份,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2533.7亿元,同比增长8.0%。
二、新动能引领作用突显
现代服务业保持活跃。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1%、9.5%和7.0%。
服务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创新消费场景,促进市场销售增长。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1月份至8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932亿GB,同比增长14.7%。快递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前三季度,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突破千亿件,其中快递业务量突破900亿件。
服务业新兴领域增势良好。前三季度,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1月份至8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6%、11.1%和8.8%。
三、消费需求加快释放
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前三季度,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4%和6.1%,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消费新场景为节日市场注入新活力。中秋国庆假期,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1.6倍;全国营业性演出44237场,比2019年同期增长49.0%,演出票房收入20.1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82.6%。
居民出行意愿增强。暑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3亿人次,为历史同期最高。中秋国庆假期按可比口径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2019年分别增长4.1%和1.5%。
四、服务业景气持续扩张
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景气区间。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9%,比8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扩张加快。从行业看,水上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1%,比8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对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