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市局相关工作安排部署,精心组织,以“三个围绕”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服务质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一、围绕促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立体化覆盖,打造惠民工程服务覆盖最广格局
襄汾县司法局以“巩固提高县级中心、完善乡镇工作站、夯实村级工作室”为原则,三级联动,强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立体化覆盖。一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职能。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位于城东府前街粮局楼下,使用面积200余平方米,融合法律援助、公证及免费法律咨询惠民工程等业务,设置了便民服务柜、远程视频服务系统,以方便当事人寻求法律帮助。二是发挥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职能。将司法所职能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法律服务职能的有机整合,一体规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涵盖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咨询解答等法律服务职能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全县13个乡镇。三是全面建设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目前,全县242个行政村均统一悬挂标识牌及版面,公开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及工作职责,全面完成了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建设。三级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二、围绕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多元化供给,打造惠民工程服务最优供给
襄汾县司法局力求公共法律服务融和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一是网格员+法律顾问+免费法律咨询全覆盖。贯彻县委政法委决定在全县建立“网格员+法律顾问”基层社会治理法律服务机制,实行优优联手,强化协作配合。将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全链条落实各项措施,自觉做好居民的“贴心人”和“私人法律顾问”。截止目前,共接待群众各类免费咨询案件共4984件,完成率131.16%,群众满意度100%。二是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再精准。将免费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申请无缝衔接,做到让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法律援助中心精准对接特殊群体法律服务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今年共受理审批法律援助案件共155件,已结案127件。三是普法与调解“双管齐下”。普法与依法治理股扎实开展“法律明白人”实施工程,全县实现了每村(社区)至少3名“法律明白人”,每个乡镇建立一个“法律明白人”微信群,每周定时或不定时的推送典型法律案例或是法律知识在群里,供大家及时学习法律知识。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实现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覆盖率100%,为有需求的城乡居民免费提供调解服务,人民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围绕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样化宣传,打造惠民工程服务最佳引擎
襄汾县司法局创新公共法律服务载体,多样化宣传,有效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一是以“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为载体,惠民工程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定点联系企业,引入值班律师对企业的服务机制,及时了解企业诉求,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企业代表就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和工人在劳动保障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座谈交流,帮助解决经营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指导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消除风险隐患,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二是以日常法治宣传活动为载体,惠民工程+普法同步展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普法与依法治理股、法律援助中心等承担法治宣传的股室会不定期组织律师、公证等工作人员到企业、乡镇、村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内容涉及到免费法律咨询、民法典、公证法、法律援助法、防电信诈骗、安全生产法等方面,用最贴近群众的方式现场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问题,开展法律服务,把法律宣传真正送到老百姓的工厂车间和田间地头,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理性维权,营造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以“两个专项行动”为载体,全面贯穿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服务供给。配合人社部门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农民工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督促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全面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由法律援助中心组建专业律师团队,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充分运用和解、调解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文/李林 张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