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淑翠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意在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各领域政策协调配合,确保政策之间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张淑翠认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主要考虑到过往政策之间的平衡问题。此前,部分政策制定部门不统一,统筹谋划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政策一致性方面有所欠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如何处理速度与质量、宏观与微观、发展与安全等多维关系,同时需要应对和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多重问题。因此,不能仅仅依靠经济政策来理顺关系、解决问题,非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容忽视,需要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各类政策相互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将有助于提高2024年工作统筹部署的力度与强度。张淑翠表示,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需要做好前瞻战略部署,有效推动各个部门配合,强化对宏观大局发展态势预期的管理,更好发挥政策之间的调节作用,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为经济回升、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张淑翠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应尊重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系统论方法,厘清问题,把握好“立”与“破”的顺序。二是政策多做加法。新形势下,要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要明确稳的基调,也要更加积极进取。要立得更扎实,也要破得有力度。用发展来解决问题,政策多做加法,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支持政策,锚定目标精准发力,有效推动各项政策有的放矢,注重协调有力、协同共进,放大组合效应,提升政策效果。三是审慎有效评判政策取向一致性的标准。各领域政策要纳入一致性评估,而政策要生效和提效的前提是政策之间系统谋划,既要实现新旧政策平稳接续,又要做好政策之间协调配合。要以解决主要矛盾为主线,以实现主要政策目标为核心任务,形成稳定预期,审慎出台各领域政策,全面评估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强化政策之间协同联动性,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力,把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