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土山社区居民李阿姨打开“幸福土山”云平台,在“码上提、马上办”模块中反映了社区一角落“垃圾乱堆,蚊虫太多”问题。不久后,社区牵头改造,该角落面貌焕然一新。李阿姨赞道:“以前绕着走,现在成了‘遛弯’好地方!”
近年来,砀山县坚持以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引,创新构建人民建议征集转化机制,推动民意表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形成党建引领、数字赋能、调研转化的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完善机制,构建建议征集“全链条”
砀山县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构建起民意征集、转化、落实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建立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12家核心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规范建议“收集—研判—转办—督办—反馈”全流程管理。同时,选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等14人担任县级特约建议人,在重点区域、行业设立5个直报点,打造“梨都智汇”品牌。
2024年以来,砀山县共征集包含小区治理、养老、交通等“金点子”54条,其中小区治理专项33条。一位社区工作者提出的“小区停车难,建议‘错时共享’周边单位车位”被迅速采纳并试点,居民王女士感叹:“现在下班回家,找车位省心多了!”此外,砀山县整合政府网站、官微、信访平台资源,设立线上专栏和邮箱,实现“掌上提、随时提、快速达”;在县接待中心、镇(园区)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中心设置实体窗口或信箱,织密线下网络,确保民意表达渠道畅通无阻。
数字赋能,畅通民意表达“新渠道”
关帝庙镇瓜农老李在平台留言:“西瓜分拣全靠人力,太慢还贵,能不能上机器?”镇政府迅速响应,采购设备后,老李感叹:“往年分拣全家上阵忙半月,现在几天完事!”砀山县以数字化手段为抓手,创新打造线上民意直通车平台,推动民意表达更加高效便捷。通过“书记马上办”平台,群众可随时提交建议和诉求,相关部门快速响应、及时办理。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办理有效建议51条,解决实际问题29项。
官庄坝镇试点推广的“民声呼应”小程序,推行“群众点单—镇村接单—党委督单—群众评单”闭环处置,平均事件办理时限压减至3天以内,群众满意率超98%。村民张姐通过小程序反映“路灯坏了,晚上出行不安全”,维修人员当天响应,两天就完成维修,张姐连连称赞:“真快!”
调研转化,架好服务群众“连心桥”
坚持深调研、重转化,将群众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针对开发区企业反映“供热成本太高,快用不起了”,县委社会工作部组织特约建议人深入调研,积极协调,推动供热价每吨降20元不等,并承诺阶梯降价。企业负责人肖总松了口气:“这下压力小多了,能安心生产了。”
官庄坝镇吴集村村民在小程序反映“垃圾清运不及时,桶经常满溢”,镇村立即行动,实地勘察后增设15个桶并优化清运。村民李大姐看着整洁的村道笑了:“现在干净多了,看着就舒心!”当每个“金点子”都能落地生根,每声“民声”都能得到呼应,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变成了干群之间的“最美零距离”。(中共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 陈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