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党 建 >> 浏览文章

“党建红”擘画乡村振兴 “新图景”

2025-07-30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周恩海   加入收藏

 
重庆市梁平区重点打造的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重庆数谷农场,集生产、科技示范应用、科普教育培训及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 熊伟 /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庆市梁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市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会议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干部担当实干为关键、以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乡村善治为重点,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扛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为打造川渝东北边际地区现代化建设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揭牌成立全市首个和美乡村学校,培育市级巴渝和美乡村“引领镇”1个、“先行村”10个、和美院落109个;城乡居民收入比达2.04:1,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新农人代表邓中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农村改革工作获农业农村部肯定。

 

突出强基固本,夯实党的农村执政基础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一是持之以恒“学思想”,凝心铸魂“筑根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全面落实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主题”、干部教育培训“第一课程”等“三个第一”首学制度,分层分类举办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方面的培训,覆盖党员干部4.57万余人次,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多读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模块化梳理、系统性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二是扣紧履责“责任链”,深耕细作“责任田”。成立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每年通过落实区委常委抓镇包村党建责任,带动解决农村突出问题2个以上。压实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职责,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细化分解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的具体任务,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搭建比拼擂台,开展季度“晾晒比拼”等活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推动党建责任落地落细。三是增强体系“组织力”,彰显组织“战斗力”。以组织设置优化、组织关系顺畅、组织功能提升为目标,实施“夯基筑垒”行动,围绕体系设置、班子建设、组织生活等8方面深化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强化农村党员队伍源头建设,加大优秀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重点群体发展党员力度,实现每个村每2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每年发展年轻党员比例达80%以上。发挥“纽带”作用,通过“三张清单”实现200个党组织共建联建,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推动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

 

抓好选贤任能,锻造乡村振兴过硬队伍

 

坚持把优化提升带头人队伍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一体推进基层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锻造一支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着眼人岗相适,选优配强干事创业“生力军”。把乡村振兴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纳入干部工作总体规划,全面、立体、及时掌握干部真实情况,抓实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研判。加大编制等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力度,持续巩固违规借调干部集中整治成果,坚持招录优先,充实基层一线,乡镇(街道)招录公务员占比达40%以上。深化“归雁行动”,通过“情系家乡·共谋发展”等活动有效回引优秀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在外经商人员等269人,持续扩容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蓄水池”。二是紧盯履职需求,靶向施策,淬炼“真本领”。深化落实年轻干部一线锻炼培养机制,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干部最好的实践锻炼课堂,分批次选调44名选调生、77名优秀干部到乡村一线锻炼,定期举办“驻村讲堂”、顶岗锻炼经验分享会、“技能大比武·岗位大练兵”等活动,助力干部提升专业能力和增加实践经验。着力实施“头雁提能”行动,健全“定期培训+定人帮带+定岗锻炼”的多维培养机制,深化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全方位提升后备干部能力。2024年以来,先后举办后备人才培训班7期、覆盖2000余人次,选聘5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头雁帮带导师”,安排556人到村级重点岗位锻炼,选派20余名强村书记赴先进地区体悟实训,全覆盖开展后备力量观摩比拼、田间比武等活动5场次。三是突出从严从紧,提振唯实争先“精气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聚焦“12+2”个方面突出问题,建立集中整治台账120个,通过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牵头负责人逐一挂号整改。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聚力解决顽瘴痼疾,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努力让群众看到转作风树新风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探索建立单位、班子、干部“三张画像”和组织、群众、代表委员“三维评价”机制,将推动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任务指标,考准考实干部,让休眠者动起来、躺平者跑起来、躺赢者不可能,持续激发党员干部“拼闯快实争”的精气神。四是鲜明用人导向,树牢实干实绩“风向标”。坚持一线选人用人导向,对实绩突出、条件成熟的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扩大视野选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熟悉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干部到乡镇任职,新提拔30名优秀干部进入镇街领导班子,交流调整22名镇街领导班子成员,镇街班子结构、功能进一步优化。加强镇村干部人才支持,动态优化、持续推动154名优秀干部、人才驻乡驻村帮扶,每年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干部队伍活力全面激发。

 

聚焦强村富民,持续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源泉,着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等增值文章,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打造特色产业之城筑牢坚实基础。一是做优“土特产”,助力实现农业强区。瞄准打造“巴渝粮仓菜窖”“中央厨房”,深挖物产禀赋和资源潜力比较优势,高规格组建产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专班,积极融入龙溪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站位实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拓展”“延链增效”行动,探索以“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整合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嵌入产业各环节,“抱团”式构建起稻、柚、竹、渔等优势特色产业生态,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目前,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7.54万亩、居全市第一,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预制菜)标准化种养基地90个,建成水稻绿色示范基地25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7%、居全市第一,实现大米加工能力70万吨以上,梁平柚综合产值达30亿元。二是做大“深加工”,促进产业增量提质。深化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升级行动,完善区委统筹协调、产业链联合党委具体负责、链上企业党组织执行落实的三级管理架构,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发挥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预制菜)产业(以下简称“食农产业”)“强二产、带一产、活三产”强辐射作用,以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助推乡村产业增量提质。聚焦技术含量、突出投入产出等改革突破口,注重发挥明月山优质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培育壮大科技型、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认定农业龙头企业14家,梁平高新区、重庆渝每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获评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佳园区”“十佳企业”。2025年一季度,食农产业签约项目10个、引资3.8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36家食农产业规上企业中有22家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三是做实“金名片”,增强产品竞争优势。坚持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农产品竞争优势、引领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三品一标”建设行动,2024年全区有效期内“二品一标”达69个、重庆名牌农产品15个、“巴味渝珍”授权8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发布“梁平稻米”公用品牌和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22项,“梁平柚”入选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梁平“新发现”青黄瓜荣获重庆市第三届“三峡杯”优质蔬菜(黄瓜)评选活动特等奖(第1名)。四是做精“新业态”,拓宽产业功能定位。用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建好万石耕春、百里竹海等农业特色景区,配套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培育中国自然教育品牌,“串点连线成片”推进农业产业与农耕体验、休闲旅游、生态康养、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融合互促。注重把农田当景区、把农产品当旅游产品,积极打造一批主题鲜明、植入城市IP且时间、地点、形式固化的长江三峡(梁平)晒秋节、国际柚博会等旅游节庆活动,以旅促农、以旅富农。“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46.7万人次、游客花费1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7%、41.6%。

 

提升治理效能,打造和谐有序和美乡村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深刻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密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靶向施策,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以工作实效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一是党建统领、数智支撑,有效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把推进乡村基层智治能力建设作为化解基层纠纷、解决急难愁盼、理顺群众情绪、促进乡村和谐的重要抓手,33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1072个网格全覆盖建立党组织,1.5万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等“N”力量下沉网格,全覆盖构建起区、镇、村、网格和微网格“五级一网”治理格局,高效处置民生高频事项、平安风险隐患等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8053件、办结率达100%,化解矛盾3.35万件、化解率达99.82%,真正把精细化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二是移风易俗、化民成俗,有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完善镇村文化活动阵地,扎实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积极选树宣传各类先进典型,获评国家级、省部级、区级奖项153人,建成全国文明村镇4个、市级文明村镇8个。围绕塑造“新和富美”梁平印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形成宣传倡导、日常监督、表扬奖励闭环治理机制,厚葬薄养、好逸恶劳、封建迷信、无事酒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持续打造“梁家人”文明实践服务品牌,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万余场次。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监督作用,紧盯村务决策和公开、村级财产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程项目建设等推进乡村振兴重要事项,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为“车”减负,为“马”赋能,有力保障乡镇权责清晰。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以解决人少事多、“工作干不完”等基层干部累点痛点堵点为突破口,明确从乡镇借调人员“九个不能”“五个不得”,根据乡镇的工作辛苦程度、位置偏远程度、环境艰苦程度,通过落实干部工资待遇倾斜乡镇政策等方式,推动优秀干部向基层归聚、干部热情在基层汇聚。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思维,高质量推进镇街履职事项清单编制,通过对相互关联、同质同类的上下游事项进行归纳提炼、分类排序,开展“回头看”,厘清基层权责边界、优化工作流程,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目前,在全市试点礼让镇基础上,32个乡镇(街道)均完成清单初稿编制,平均梳理基本履职事项122项、配合履职事项106项、回收事项95项。

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 周恩海

编辑:马明


0
上一篇: 山西壶关农商银行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农商行第一次党代会和2025年中工作会议精神
下一篇: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