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文 化 >> 浏览文章

大运河商业文明的历史镜像与现实观照 《中国大运河商业》书评

2025-07-30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马明   加入收藏


《中国大运河商业》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宋代孟元老笔下东京汴梁的繁盛,正是大运河滋养商业文明的生动注脚。新近出版的《中国大运河商业》,打捞起那些因运河而兴、依运河而存的商业城市和市镇,为当代读者铺展了一幅跨越千年的运河经济文化长卷。

作为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主任姜师立的新作,《中国大运河商业》这部书以商业功能为独特切口,解读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独特作用。全书10章系统梳理了大运河商业发展历程,大运河商业城市、商业市镇、商业设施、商业组织、商业会馆,大运河与对外贸易等内容,构建起立体的大运河商业文明图谱。

在历史纵深中,作者清晰勾勒出大运河从漕运工程到商业动脉的演进轨迹。自开通以来,大运河将沿线城镇连为一体,带来南北经济文化的全方位交流,促进了全国性的商业大循环。正如书中所论:“大运河的贯通,使原有的相对孤立的经济区域开始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原有相对封闭的区域市场皆被交织在水运交错的联运网中,从而使各个区域市场皆成为全国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北方、西北、川蜀、东南等区域市场通过运河实现联动,并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全国市场。

更具启发性的是,作者将大运河置于世界文明交流框架中。隋唐宋时期,大运河东接明州港(宁波)连通“海上丝绸之路”,西从洛阳衔接“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经贸文化往来的关键枢纽。这种“内外联动”的格局,揭示了大运河在构建古代世界贸易循环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大运河商业》一书的特长,不仅在于它详细梳理了中国大运河的商业功能,还在于它力求探寻大运河的商业文化价值。在“重农抑商”的历史语境下,活跃在大运河沿线的商帮孕育出独特商业伦理。比如,山东商帮“货真价实”的经营理念,在商业领域表现为做生意不欺诈,并且服务周到,对客户礼貌有加,促使他们更具竞争优势。

同时,作者还敏锐地发现,商帮等大运河商业组织深刻影响了社会文化发展:兴办学校、捐资助学,高度重视社会教育发展;资助文人、刊刻书籍,助力文化繁荣;通过养戏班、请名流,建戏台、养名角等方式,推动戏曲文化蓬勃发展;大兴砌筑园林之风,催生了扬州园林;培育出具有环境典雅、菜肴奇特、选料精严、食器精美等风格的淮扬菜。

《中国大运河商业》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佳作,不仅丰富了对大运河功能与价值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当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历史的镜鉴。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到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从商业精神传承到对外开放格局构建,大运河的历史智慧正为当代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0
上一篇: 《未来栖雄安》 在烟火人间触摸时代脉搏
下一篇:浚县泥咕咕:从指尖技艺到乡村振兴“新引擎”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