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林西县北方活畜交易市场,满载牲畜的车辆有序进出,商贩与牧户的交流声交织成热闹的产销图景。来自山西的客商常年在此采购,“草原‘溜达’牛品质过硬,市场诚信有保障,我们合作得特别放心。”这句朴实的评价,正是市场二十余载坚守诚信经营的生动注脚。自1998年创建以来,该市场从区域性交易点蜕变为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斩获“诚信经营单位”“平安市场”等多项荣誉,更成为守护买卖双方权益、引领区域农牧业发展的“信用标杆”。
在官地镇,国民综合批零商店的经营故事同样诠释着诚信的力量。多年来,商店秉持“诚信求实,质价相符”的理念,推出“用真品换真心,不满意就退货”“标实价、打实折”等制度,店主宋向东的经营信条“只有守住诚信的根,生意才能扎下深根”,早已融入日常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遇到农户对农资用法存疑,他会亲自上门指导;发现建材规格与客户需求稍有偏差,哪怕损失成本也会及时调换。诚信经营让商店成为周边十里八乡群众心中“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的金字招牌,每逢春耕、秋收旺季,店里总是挤满前来采购的村民,甚至有邻镇的客户专程慕名而来。
这两家市场主体的诚信实践,只是林西县全域推进诚信建设的微小切片。今年上半年,林西县锚定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核心领域,以系统思维推进诚信建设工程持续落地见效,16项重点任务已圆满收官,剩余15项按计划稳步推进,更在政务服务优化、信用信息共享、诚信氛围营造等关键环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林西经验”,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信用动能”。
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头雁”。林西县将政务诚信摆在突出位置,以政府公信力带动全社会诚信水平提升。今年以来,全县开展政府失信行为大排查、大起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认领编制,所属337项目录中,334项已认领,3项未认领且作出说明,18项已录入数据;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自选菜单并动态更新,截至目前已办理288件(次),还计划推出“开宠物医院”“开营利性养老机构”“开快递驿站”3个特色“一件事”,让政府服务更贴民心。
商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林西县通过深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创新监管机制、选树诚信典型、强化融资支持等举措,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环境。年初至今,各部门通过赤峰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6410条;在16个领域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推动评价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招标投标中应用;选树诚信典型企业919家;为1098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累计授信10.03亿元;推广“信易贷”平台,634户市场主体通过该平台获得2.47亿元融资。不断持续优化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让“诚信者得实惠”的导向愈发鲜明。
社会诚信建设中,林西县坚持“宣传引导+监管约束”双轮驱动,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与信用水平。今年以来,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纳入诚信培训计划,开展培训7场次;开展集中诚信宣传,发放材料800份,培树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0家;推进信用分级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已制定抽查计划6项,抽查市场主体35家,切实以监管约束倒逼诚信经营。
司法公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林西县以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为抓手,提升司法公信力,让群众在每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县人民检察院开展执行监督专项行动,调取法院2024年以来终结本次执行的卷宗150余册;县公安局在“昆仑”专项行动中,破获涉嫌销售伪劣产品、妨害药品管理、非法行医、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狩猎案件各1起,严厉惩处经济犯罪。
诚信建设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林西县将以当前成果为新起点,持续将诚信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拿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健全信用制度体系,让诚信文化浸润社会各方面,让诚信成为林西县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为建设平安林西、法治林西注入源源不断的“信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