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融资贵,曾是许多中小微企业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如今,这一困局正被“数据力量”打破。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运而生,它以企业的资金流动为信用凭据,开辟融资新路径,让“信用”真正变成“活钱”。在蚌埠,人民银行蚌埠市分行联合政府多部门协同发力,积极推进,已经让这座平台悄然成为金融惠企的一股活水。
蚌埠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西兰花、西瓜、毛豆等蔬果的种植培育,因采购种子和化肥出现临时性资金需求。作为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虽然拥有50项专利,却缺乏传统抵押物。徽商银行蚌埠分行主动对接,借助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高效调取了企业跨行资金流全景报告,通过对企业与公共机构交易、上下游资金往来等核心信用信息进行深度分析,结合行内智能流水分析技术,综合评估了企业经营稳定性和信用状况。这样的大数据交叉验证,让该行放心地通过专利权质押,为企业审批通过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并执行优惠利率3.3%,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这个案例只是资金流信息平台在蚌埠市推广应用的一个缩影。在市政府高位推动下,人民银行蚌埠市分行携手十余家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通过反复调度、走访督导、面对面研讨,打通平台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徽商银行作为首批试点机构,在两个月内就实现多家企业增信放款,打造了“蚌埠样本”,也为后续平台的全面推广应用树立了标杆。
平台建得好,更得用得好。人民银行蚌埠市分行指导各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展开宣传:各金融机构借助新媒体推送简明解读、走进企业精准推介;人民银行蚌埠市分行联合地方政府举办银企对接会、政策宣讲会,让平台功能深入人心——尤其帮助那些缺乏抵押物、信用记录较薄的“白户”“薄户”企业,找到新的融资突破口。截至目前,全市接入平台的金融机构已达15家,累计实现查询9361笔,成功授信2046笔,总金额高达43.5亿元,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更重要的是,平台不仅提升了融资效率,更在深度融入银行信贷审批变革。它依托全国联网和数据共享,整合分析企业银行流水、经营状况等多维信息,实现信用交叉验证,大幅提升风控水平与放贷精准度。同时,平台还在拓展供应链金融、推进“信用信息+”场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赋能数字化转型。
值得瞩目的成果正在浮现:结合企业资金流信用报告,蚌埠已发放纯信用贷款801笔、总计14.5亿元,惠及525户企业;为282户科技型企业授信406笔、金额12.5亿元。平台正在通过重新定义“信用”,重塑小微企业融资生态,架起一道道“数据之桥”,悄然引金融活水润泽企业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