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信用动态 >> 浏览文章

瑞德青春案二审观察: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的底线之辩

2025-09-29 来源:陕西法制网   加入收藏

一起大健康产业刑事案件的法治启示录

一、案件背景:从行业标杆到刑事被告

作为美容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代表,瑞德青春曾获得《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的正面报道,其发展轨迹一度成为行业标杆。不仅如此,公司还在珠海、崇明岛、峨眉山等地投资超 40 亿元建设康养基地,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然而2025 年 4 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瑞德青春公司涉嫌诈骗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引发争议。值得关注的是,涉案设备经证实在诸多三甲医院投入临床使用,且公司持有完备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合规的培训制度。

然而,转折发生在河南郑州跨省抓捕之后。侦查过程中,企业账户遭超额冻结,这一情况直接导致公司多个项目停工,大量员工面临失业困境,一家原本前景向好的企业瞬间陷入生存危机。

二、争议焦点:法律界集体质疑判决合理性

1. 程序合法性存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第六十四条明确禁止“为经济利益滥用异地执法”,但郑州侦查机关冻结资金远超涉案金额5亿多元。这一行为明显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禁止超标的查封”的相关规定。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存在程序违法。

2. 罪与非罪的底线争议激烈

北京、山东、华东、华南、西南等五地近30位法学专家联名就此案展开论证,一致指出,该案本质上应属于民事纠纷范畴,而非刑事犯罪。

从证据层面来看,案件中涉及的改变数据行为经调查证实系个别员工的个人行为,并非公司集体意志的体现。事实上,瑞德青春公司已建立完善的反舞弊机制,并且在事发后及时对违规员工进行了相应处罚。刑法专家进一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1192 条规定,企业仅对员工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合法行为承担责任,对于员工的个人违法违规行为,不应由企业买单。而一审判决未能清晰区分企业意志与个人行为,将个别员工的过错归咎于企业,这在法律适用上存在明显不当。

三、产业影响:大健康创新遭遇司法困境

瑞德青春案的发生,暴露出当前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法治挑战,尤其对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技术争议刑事化抑制产业创新

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健康管理服务效果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相关争议本可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等方式妥善解决。但在本案中,司法机关直接启动刑事程序,将技术层面的争议上升为刑事犯罪,这种处理方式可能会让行业内其他企业对创新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抑制整个大健康产业的创新活力。

区域执法差异引发 “远洋捕捞式执法” 担忧

该案中跨省查封的做法被部分学者形象地称为 “远洋捕捞式执法”,这种执法方式打破了地域界限,却也带来了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某省级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证实,案涉设备确实具有临床价值,与诈骗罪所要求的 “虚构事实” 要件并不相符。区域执法差异的存在,不仅可能导致司法不公,还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经济连锁反应违背立法精神

企业因涉案停摆,直接导致多地政府重点工程搁置,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中 “防止办理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 的立法精神相悖。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发展对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司法机关在办理涉企案件时,应充分考虑案件处理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影响,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经济连锁反应。

四、二审走向:司法公平的关键试金石

目前,瑞德青春案进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超过四个月,该院已明确不开庭审理,通过多位辩护律师介绍,前期审理程序公平问题尽显端倪。该案的审理结果不仅关系到企业和涉案人员的命运,更被视为检验司法公平成效、衡量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力度的关键试金石。法律界普遍呼吁,二审法院应重点审查诈骗罪构成要件是否成立。应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审查案件事实是否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准确区分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避免不当适用刑法。

五、法治启示:在保护与规制间寻求平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而瑞德青春案的发生,折射出当前民营经济司法保护领域存在的三个深层命题,为我们思考如何优化民营经济法治环境提供了重要启示。

建立系统性监督机制

为防止地方保护主义侵蚀司法公正,避免 “远洋捕捞式执法” 等不当执法行为的发生,需要建立健全跨区域执法备案审查制度。上级司法机关应加强对下级司法机关跨区域执法活动的监督指导,对不符合法定程序、存在明显不当的执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应畅通监督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对司法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确保司法权、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结语

瑞德青春案早已超越了个案本身的范畴,在 “健康中国” 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大健康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其创新发展离不开包容性的法治环境。该案二审结果的走向,不仅将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对我国司法公正的信心,更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提供关键的判例指引。(来源:陕西法制网)


0
上一篇: 海南海口:热门景区国庆中秋推出“金椰分”信易游优惠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