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北戴河石塘路市场,商贩们擦拭着崭新的智慧秤,准备迎接新一天的生意;简润生鲜超市的货架上,贴着检定合格贴的电子秤精准称量着每一份新鲜食材;秦皇岛港口,经过校准的汽车衡正有条不紊地计量着往来货物……在秦皇岛这座充满活力的海滨城市,计量器具如同经济社会运行的“隐形标尺”。
而市计量测试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就是守护这些“标尺”精准可靠的计量卫士。他们以0.01克的严谨,刻画公众信任的刻度;用昼夜不息的冲刺,化解企业的燃眉之急。这些都是“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办”的承诺在现实中的呈现。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在计量人每一次为企业需求而奔走的步履里,熔铸于对分毫刻度日复一日的无声坚守中。毫厘之微的精准,已沉淀为城市经济血脉中坚韧的诚信基因。
急民所急:快速完成超市电子秤报检
9月20日,清晨的阳光尚未铺满港城,简润生鲜超市的负责人已急如热锅上的蚂蚁。由于公司相关人员的疏忽,超市5家门店共计15台结算用的电子计价秤忘记申请强制检定报批。
对于商超来说,这一环节的缺失,如同斩断了交易的“生命线”。看着货架上新鲜的蔬果、肉类即将因无法交易而变质,超市负责人心急如焚。
“半天都耽误不起啊!”面临停摆危机,超市负责人立即赶往市计量测试研究所,希望得到帮助。
“企业做生意不容易,我们尽量想办法尽快完成电子计价秤的检定,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衡器室主任刘洪凯帮助企业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报检程序申报,并安排检定人员当天下午就赶往超市的各个门店。
从海阳路店到建设大街店,检定员俯身电子秤前,汗珠无声滴落在光洁的玻璃秤台上,手指快速而稳健地操作:外观、零点、偏载、重复性——每一个细微参数都关乎着交易的公平。
时间在紧张的核查中流逝,新鲜蔬果的保鲜时钟仿佛在耳边滴答作响。
“合格!”当最后一张绿色检定合格贴稳稳贴上秤台,超市员工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超市负责人连声道谢:“要不是你们及时伸出援手,我们的损失可就太大了,太感谢你们了!”而工作人员只是笑着摆摆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返程车上,刘洪凯手机轻震,一张照片跃入眼帘:贴好合格标签的电子秤前排着长队,秤盘上青菜水灵鲜亮。他默默将照片转发工作群,后附一句:“这就是我们的价值。”
上门检校:开通金店送检“绿色通道”
山海关老凤祥金店的晨光里,检定员张紫薇指尖轻点电子天平秤的按键,目光如炬。“黄金交易差之毫厘,失的是万家信任。”她对身旁的店长说。
近日,金堂金银饰品有限公司分散在各个店铺内的9台高精度电子天平秤即将检定到期。这些电子天平秤是衡量黄金饰品重量的关键,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交易的公平和消费者的信任。
得知企业需求后,市计量测试研究所迅速调配检测人员和车辆,清晨出发,门店一开门就抵达现场,并马不停蹄地按照检测标准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
“这台天平秤的数据稍有偏差,需要重新校准。”检定员张紫薇、于燕一边专注地盯着仪器屏幕,一边认真记录数据。在检测过程中,她们还向金店工作人员详细讲解日常维护要点:“电子天平秤要避免震动,定期进行清洁,这样才能保证精准。”
经过5个小时的紧张工作,9台高精度电子天平秤全部完成检测和校准,重新回到金店柜台。“这次上门服务太及时了,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检测部门的专业和贴心。”公司负责人感慨。
据了解,对于全市金店送检的电子天平秤,市计量测试研究所开辟了“绿色通道”,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大幅简化流程。工作人员通过分工协作,确保检定、复核、审批,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正常来说检测、校准可能需要十天左右时间,现在当天就能办完,真是太方便了!”送检人员拿到校准后的电子天平秤,难掩欣喜。
“智慧”上岗:海鲜市场经得起考验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北戴河石塘路市场已人声鼎沸。水产区里,青蟹张牙舞爪溅起水花,银鳞鱼虾在池中腾跃;干鲜区中,海米、虾皮的咸鲜气息氤氲交织。游客与本地主妇擦肩而过,讨价还价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在这市井烟火深处,一台台秤的精准刻度,悄然维系着市场公平的命脉。
今年3月1日,《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为民生计量扎紧监管篱笆。石塘路市场作为先行试点,水产、干鲜两大类商户智慧秤实现全覆盖。这些智慧秤不仅毫厘不差,更自带“火眼金睛”:防作弊功能斩断作弊念想,数据实时接入“冀食链”智慧监管平台,每笔交易都留下透明足迹。
当智慧秤落地的消息传来,一支检定团队也携标准砝码如约而至。“数据准确,允差合格。”身影在摊位间穿梭,指尖在按键上跳跃,检定员杜英杰的报数声穿透熙攘市井,司浩则笔下记录如飞。然而新事物总伴生疑虑,几位摊主围着他们道出心声:“新秤用着不顺手,老秤能再检检当备用吗?”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刘洪凯当即调整部署,将原定两日的工期延至三日,“应检尽检,一台不落”。干鲜摊前,一位老大爷凝视着接受检定的老伙计,皱纹里漾开笑意:“秤准了,心才安。咱这老招牌,经得起斤两考验!”
三日奋战尘埃落定。望向人潮涌动的摊位,鳞次栉比的智慧秤屏闪着稳定绿光,石塘路市场监督工作人员王莉更有信心:“我们将让每一笔‘海鲜价’都成为诚信的注脚。”
争分夺秒:高效推进汽车衡检定校准
每日里,渤海湾的晨雾未散,秦皇岛港已奏响钢铁交响。集装箱如巨人的积木层层堆叠,货轮汽笛划破长空,秦皇岛中理外轮理货公司的汽车衡如忠诚的卫士,日夜丈量着千吨货物的重量。
然而近日,公司的十余台汽车衡中,六台却因高负荷运转而亮起警报——频繁承重导致计量偏差,港口物流面临梗阻。
汽车衡的检定堪称大工程。每台设备需150吨砝码检定,叉车吊车协同搬运,专业团队精密操作,按常规流程,仅准备工作就需一周。但港口吞吐刻不容缓,延误一天,货轮压港的损失不可估量。
焦虑在调度室弥漫,转机在市测试研究所点亮。刘洪凯连夜向所领导进行专项汇报,并第一时间与理货公司商讨工作细节——检定设备星夜调度,人员力量紧急集结。
次日清晨,150吨砝码如小山般整齐码放在港区空地,两辆叉车蓄势待发,杜英杰、司浩也早早到场。“先检定1号汽车衡。”随着一声令下,叉车司机将一块块两吨重的砝码叉起,驶向汽车衡。砝码落下的瞬间,金属碰撞声清脆作响,检定员紧盯仪表数据,置零准确度、除皮准确度、偏载、称量、重复性、鉴别阈,每个项目都严谨细致。
“2号秤角差异常。”杜英杰发出警报。叉车师傅闻讯将砝码如棋子般精准移位。调试、复测、再校准……重达千钧的砝码在检定团队的指挥下跳起精密之舞。
“3号汽车衡检定完成。”“5号汽车衡进入空载。”双方紧密配合,原本复杂繁琐的流程被高效推进。
经过三天奋战,六台汽车衡全部完成检定校准。“原以为要等两周,没想到三天就搞定了!”公司负责人惊喜不已。
渤海潮涌,汽笛悠长。六台重获新生的汽车衡再度托起钢铁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