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信用动态 >> 浏览文章

安徽: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张上市“合规证明”,打造“科创自贸”品牌

2025-10-29 来源:人民网   加入收藏

2025年是安徽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5周年。10月27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五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以下简称合肥片区)围绕打造“科创自贸”品牌,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五年来,合肥片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速融入国际化,着力破解“不想转、不会转、不好转”难题。依托“科大硅谷”,构建“全球校友组织+创新中心+创新单元”的全球创新网络,形成“资源链接、孵化招引、服务培育”的合伙人体系。建设13家海内外创新中心,打造出海服务矩阵,助力科创企业“集群出海”。

  在破解“不想转”问题方面,合肥片区推动激励机制、成果权属、研发主体“三个转变”。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股权投资改革,创新“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使企业从仅拥有“部分所有权”过渡到获得“完整所有权”。探索横向课题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实现科研人员“单兵作战”向“体系推进”转变。目前,片区已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超3万项。在破解“不会转”方面,围绕“有能力、有职称、有激励”的技术经理人发展体系,培养技术经理人近4千人。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实现由“打工人”向“合伙人”角色升华,助力全市技术交易额近1200亿元。在破解“不好转”方面,通过探索构建“早期验证+融合试验+综合推广”的场景培育机制,形成可复制的“合肥样板”,累计发布场景机会超1000项,服务超3000家科技企业,推动落地合作项目1200余个。

  “合肥片区着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快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发布会上,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表示,合肥片区聚焦初创期培养,打造近40亿元天使、种子基金群,最高容错率50%,资本放大系数超7倍,培育超30个估值超1亿元“硬科技”项目。聚焦成长期灌溉,推出“共同成长计划”等产品,推动银行从“看资产”转“看未来”,带动全市贷款增速居省会及万亿GDP城市前列。聚焦上市期护航,培育上市后备企业,试点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张上市“合规证明”等模式,建设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合肥分中心,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居省会第2。


0
上一篇: 安徽: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让资质信用透明可查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