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昌平区按照“一个指引、两个导向、六个支撑”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区共建桶站3093个,涂装清运车辆377台,在册值守人员3880人,区内拥有阿苏卫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了分、收、运、处全链条管理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不出区。
昌平区垃圾分类专班负责人表示:“昌平区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成了一个完整闭环,垃圾分类质效不断提升,但总体仍处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复的“拉锯”阶段,最大难点仍在投放和收集环节,尤其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尚不巩固。
对此,昌平区不回避困难和问题,锚定目标,攻坚克难,2023年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推进力度。
解分类收集“难点”,昌平区坚持主动治理,对区内投放设施进行再改造再升级,完善洗手、破袋、照明、遮雨等便民设备,不断刷新群众交投的“用户体验感”;开展“确桶、净桶、规桶、贴桶”行动,加强日常保洁维护、桶边指导和巡查;针对前端收集车辆遗撒、清运不及时、噪音扰民等问题,昌平区通过桶边执法、跟车执法、改造清运车辆、推行“公交式”收运管理等措施,解决问题,固本强基。
解习惯养成“堵点”,仅靠市民的个人自觉和物业保洁员督导进行垃圾分类还远远不够,混投回潮等在部分小区时有发生,为此昌平区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有效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昌平区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由党员、学生、外卖员等各类人群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为垃圾分类“持续奉献”。他们奔走在社区宣传动员,他们守候在桶站亲身示范,他们活跃在活动现场积极带动,他们更散落在千家万户用行动影响着家庭成员、左邻右舍。
据不完全统计,昌平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注册总人数已超9万人,常态化开展“社区微宣传、课堂微宣讲、桶边微指导、上门微行动”。昌平区还创建了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京北小卫士”“京北丽人”等一批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仅在2023年,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已多47851人人次。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昌平区推进“盒聚变” 破解塑料餐盒垃圾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