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从发动机视角洞察中国科技发展轨迹

2024-05-09 来源:永州新闻网

没有遏制战争的坚强国防,和平只是美好的幻想。发动机,作为航空航天和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增强综合国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机械化设备而言,发动机作为核心部件,其制造难度首屈一指。被喻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发动机无疑是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及国防事业的重要象征。在机械化战争时代,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主要体现在发动机制造能力方面。

回溯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武器装备大多源于战场的缴获,仅具备自制简易装备的能力。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基础得以基本保留,为我国后续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技术资源的匮乏,我国在先进武器装备方面的供应仍然捉襟见肘。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转向研究苏联的武器技术,并开始生产一些基础装备。在这一过程中,中苏两国长期友好的关系和军事合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苏联协助我国以来,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技术转让,特别是在发动机技术方面,为我国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存在先于本质,起初人一无所有,随后通过自我塑造,发展成为特定个体。个体不仅是心中所设想的形象,更是通过自身努力奋发向前的目标。人获取本质的过程,实质上是自我规划、自我成就的历程。一个人就是其行为总和的体现,实现的自我程度越高,存在价值就越显著。我国发动机事业亦遵循此理,发动机事业并非本就存在,而是历经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铸就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杰出的科技工作者们胸怀祖国、心系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成为许多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科学信仰的追求,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接续书写科技报国的时代篇章,更激励着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普通人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星火成炬,薪火相传。我国的发动机事业经历了从购买到仿制到自主研发的历程。起初,万国造的武器装备,是我们国家曾经不可忽视的一大痛点。痛定思痛的我们,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启了武器装备自主研发的道路。东风、巨浪、长鹰、长剑、鹰击、霹雳、红旗,采用液体、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包括涡喷、涡扇、冲压、火箭-冲压一体化等的吸气式发动机。发动机的发展提升了军事能力,提高了大国威严,真正地实现了“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正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力奔跑,他们默默耕耘、孜孜以求的身影,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愈加闪亮。

科技创新是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探索,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离不开文化土壤的滋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创新创造成为时代风尚,一定能够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起更加澎湃的动能!

张鸿坤

2024年5月8日星期三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沥泉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加速网络安全技术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