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正月初七,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04万人次,再创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春节假期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626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2月6日《人民日报》)
9626万人次,不仅是中国铁路运输能力的体现,更是中国人对团圆、对亲情、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在这条条铁轨上,流动的不仅是旅客,更是无数家庭的期盼与温暖。
春运,一场规模浩大的“迁徙”。春运不仅是一场物理空间的移动,更是一场情感与文化的传递。在列车上,可以看到背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兄弟,他们带着一年的辛劳与收获,满怀期待地踏上归途;可以看到年轻的白领,他们暂时放下工作的压力,带着对父母的思念回到家乡;还可以看到孩子们,他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第一次体验春运的“热闹”与“拥挤”。每一节车厢,都是一个微缩的社会,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段温暖的故事。
铁路,连接远方与故乡的纽带。作为春运的主力运输工具,铁路承载着无数人的归乡梦。近年来,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为春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展,使得“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铁路不仅是交通工具,它更是连接远方与故乡的纽带。在列车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老人望着窗外的风景,眼中满是期待;一对年轻情侣依偎在一起,分享着回家的喜悦;一群孩子在车厢里嬉戏打闹,笑声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这些瞬间,构成了春运最动人的画面。
春节的核心是团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团圆始终是中国人心中最深的渴望。9626万人次的铁路旅客发送量,意味着有9626万个家庭在这一天得以团聚。这种团聚,不仅是对亲情的慰藉,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团圆饭桌上,父母为子女夹菜,子女为父母敬酒,一家人其乐融融,分享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这种温馨的场景,是春节最动人的画面。团圆的意义,不仅在于相聚,更在于彼此的理解与支持。无论过去的一年有多么艰难,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有了面对未来的勇气与力量。
春运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它不仅是中国人每年一度的“迁徙”,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春运都将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的渴望,对亲情的珍视,对未来的希望。在这条流动的归途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匆匆的身影,更是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一段段深情的回忆。(何新凤)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归途有“专”线 载梦“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