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清明铁路客流折射经济复苏活力

2025-04-09 来源:永州新闻网

清明假期,铁路客运量预计约537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2%。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达2009.3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客流数据的背后,体现了民众出行需求的集中释放,更映射出经济活力回升、消费结构升级和交通服务创新的三重趋势。在天气晴好与假期政策的双重助推下,铁路运输成为观察社会复苏的生动窗口。

需求驱动,多元化出行场景叠加。清明假期的客流高峰是多重需求共振的结果。首先,探亲祭祖与踏青旅游形成叠加效应。热门城市如北京、广州、上海等既是务工人员返乡枢纽,也是旅游目的地其次,中短途出行占比显著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内“2小时交通圈”成为主力,京沪、沪杭等线路日均开行列车超1.1万列此外,“银发经济”与年轻客群形成互补,针对老年旅客的专列和旅游定制车厢,以及青年热衷的“旅拍专列”“夜间高铁”等创新产品,共同拓宽了市场边界。

服务创新:精准供给提升出行体验。铁路部门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了运力与需求的动态匹配。一是智慧化调度保障效率,如长三角铁路通过“公铁接驳”延长地铁运营时间,杭州东站等枢纽实现旅客换乘“零等待”二是服务场景深度延伸,内蒙古草原铁路推出“暖行驿站”提供轮椅租赁、行李搬运,长三角列车升级餐食供应打造“一碗好饭”,凸显人文关怀三是应急机制响应及时,面对单分钟超11万单的网约车需求高峰,铁路与城市交通系统协同调度,有效疏通“最后一公里”堵点。

经济活力:运输数据背后的增长密码。铁路客流新高背后是消费能级的跃升。从区域看,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客流增幅超15%,折射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速从产业看,“铁路+旅游”模式激活文旅消费,哈尔滨至亚布力滑雪场的旅拍专列、京津冀“开往春天的列车”等特色产品,带动沿线景区收入增长超三成更深层次看,日均2.64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量创历史峰值,印证了生产要素加速流通和经济内循环的韧性。

清明假期的铁路数据,既是民生需求的温度计,更是经济复苏的晴雨表。随着“银发专列”“跨境高铁”等新业态持续涌现,铁路运输正从单一交通工具向综合服务生态转型。未来,通过深化“轨道上的城市群”建设、拓展“高铁+”产业融合,铁路网络将进一步释放促消费、稳增长的乘数效应,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杨泽琛)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运用“四个围绕” 推进企业提质增效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