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至11日,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领航,逐梦井冈”实践团深入江西省井冈山市,开展了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创新表达载体,为主题的红色实践之旅。
理论筑基:在历史现场锚定研究方向
实践中,团队依托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系统学习。通过“三湾改编”情景教学,成员们深刻理解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智慧;在专题讲座中,系统梳理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与精神内涵;“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则让成员们沉浸式活动,切身体会到革命岁月的艰苦卓绝。
在随后的行洲红军标语遗址调研中,墙壁上30余条珍贵的红色标语——“实行马克思主义,实行共产主义”“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等,虽历经风雨,却仍以穿透时空的力量直击人心。这些珍贵的革命印记,已成为实践团队探索“红色文化当代转译”的核心样本:如何让静态文字变为动态体验,让历史话语接上青年地气,正是实践团队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深入行洲村进行调研
创新破题:剧情演绎让标语“活”起来
“红色标语的力量,源于它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践团成员孙占岭在调研中感悟到,当年红军用“打土豪分田地”唤醒工农,而今天要吸引青年,更需找到与当代青年对话的“情感接口”。基于此,团队创新设计了“剧情互动演绎”沉浸式体验项目,将历史场景与标语内涵深度绑定。
在该模式中,体验者可化身红军宣传员书写标语、参与多种支线任务。如在“物资分配”抉择中体会“官兵平等”的建军原则,在“田间认草药”互动中理解“自力更生”的深意。项目还巧妙融入行洲村本地特色元素,让剧情既有历史厚度,又具当地温度。这种“在行动中感悟”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红色教育的单向灌输,有助于红色标语,红色精神从认知传递走向价值内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进行课题研讨
扎根实践:从文化解码到乡村赋能
为确保转译不失历史本真,实践团深入井冈山地区开展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调研累计覆盖19个点位,发放问卷一千余份,足迹踏遍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市革命博物馆、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小井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黄洋界哨口等地。在此基础上,实践团队着眼革命老区发展需求,计划以“轻模式”推动成果落地,以红色标语IP助力文旅消费。“不仅要解码历史,更要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动能。”实践团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完成剧本框架设计,下一步将结合试验数据反馈优化细节,让井冈山的红色标语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此次实践中,团队与多所高校交流碰撞,更坚定了“以青年话语讲好红色故事”的信念。正如结业仪式上成员所言:“我们带回的不仅是调研成果,更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使命。”(通讯员:童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结业式上发言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菁程留学名校资源与名师团队,为莘莘学子提供本硕留学申请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