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文 化 >> 浏览文章

技术与艺术相互促进

2024-01-02 来源:人民日报 张明瑟   加入收藏

“在场”观剧火热的同时,还有多少观众“在线”欣赏舞台艺术?一个数字侧面反映线上舞台的庞大: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7项展演展示活动,线下观众90万人次,线上观看量超过18亿次。

  2023年,技艺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在技术的形塑下,从创意创作到传播推广,舞台艺术各个环节发生深刻变化。打造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是摆在文艺创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也带来了新实践。

  朝着“虚实融合”的方向持续探索。2023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成立数字戏剧系,“数字戏剧”的概念被传播开来:以影像技术营造的“虚”,融入传统戏剧演出的“实”。多媒体戏剧《经海山》利用动作捕捉技术和智能算法,将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实时“映射”到写意的背景视频中,或舒缓或急促,舞台背景“活”了起来,能更好调动起观众情绪。借助LED屏幕、实时渲染、数字灯光控制等技术,近日上映的京剧电影《安国夫人》,将剧本里的宋代场景在拍摄现场“复原”,强化了京剧艺术在银幕上的戏剧张力。

  屏幕里,伴着京胡琴声,青年“梅兰芳”一颦一笑,神采奕奕。“数字梅兰芳”是集计算机图形学、智能语音等技术于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它的成功制作,启发创作者挖掘出更多舞台艺术“表演团队”。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数字火炬手”踏着钱塘潮涌奔跑而来,令世界观众眼前一亮,粤剧数字人“小勤”、秦腔数字人“秦筱雅”表演精彩连连,国家京剧院《龙凤呈祥》线上演播中,武旦数字人尤子希亮相线上直播,展示一年来的“练功”成果……技术“点亮”舞台艺术,为观众提供饱含人文情怀的审美新体验。

  朝着新的观演关系、新的演艺形态持续探索。不少艺术院团着力推动数字剧场建设,用更多元的技术手段丰富观众的欣赏方式。上世纪80年代经典音乐会的现场氛围是怎样的?国家大剧院进行了一次还原:利用超高清数字光处理展映技术、剧场沉浸声技术,观众可以像看电影一样,真切感受当年的音乐会现场,听到被修复后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等曲目。可以预见,随着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数字技术产品的成熟应用,数字化演出将发展出更多模式。

  2023年,技术拓展着艺术的审美空间,为传统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无论在场还是在线,作品要表达的思想,作品背后的人文价值,仍是艺术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让技术与艺术相互促进,努力创造更新的艺术境界,需要创作者久久为功。


0
上一篇: “观演+旅行”成为风尚
下一篇:吉林:冰雪艺术“映”美景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