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文 化 >> 书画 >> 浏览文章

书画家张宏建:窗临曲水琴书润 人在画图笔墨香

2021-12-24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张宏建,字孑疆,号揽月斋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高级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北京华夏文昌书画院副院长、启封故园书画院院长。

自幼好学,受父亲言传身教

张宏建十四岁时随父母从新疆回迁至老家开封,即被开封厚重的中原文化吸引——他迷恋于繁塔之春晓;眷恋于铁塔之行云;踟蹰于金池之夜雨;沉醉于州桥之明月;游目于吹台之苍松;冯(凭)虚于汴水之秋风;徜徉于隋堤之烟柳;谛听于相国之霜钟……

张宏建的父亲张秀喜是一位作家,平时喜欢练练毛笔字。从小受父亲影响,幼时的张宏建就显露出了极好的天赋。自此父亲索性把笔交给儿子,一心教导儿子练字了。

父亲后来调到文化馆做了馆长,家也搬进文化馆大院。张宏建得以跟随书法家焦汝湖老师学习书法,又受到画家刘稚老师的影响,业余学起国画。

与南京艺术学院“擦肩而过”

199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当时张宏建任教的学校只有一名书法教师,领导极力挽留他,因此他没能去报到上学。第二年春季招生时,南京艺术学院黄惇教授接连寄给宏建两封亲笔信,催促他去报到。但最终,张宏建再次与南京艺术学院失之交臂,抱憾终身。

虽未进入南艺深造,可生性倔强的他没有灰心,反而愈挫弥坚,更坚定刻苦地向着艺术高峰艰难的攀登,并顺利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笔耕不辍,醉心于艺术研究

之后他笔耕不辍,心醉于先秦的甲骨、钟鼎铭文;钟情于秦汉的刻石、尺牍遗存;临池于魏晋的摩崖、法帖;濡染于唐宋的碑刻、尺牍;废寝于明清的楹联、手札……

近年来,张宏建致力于小楷的研习,用功最勤。他书写《心经》一百卷;《金刚经》十卷;《道德经》《易经》等国学经典多部。其小楷渐入化境。

继续深造,举办多场书画展

2013年是张宏建人生的转折点,经过层层选拔,他如愿以偿地被中央美院高级研究生课程班录取。他追随班主任王颖生学习国画及传统壁画的制作和绘画,其绘制的《水月观音》巨幅传统壁画,被某企业看中。他还绘制了《千手千眼观音像》《河山锦绣》《万里长城》等一系列巨幅壁画。

在中央美院,张宏建还先后受业于孙景波、徐芒耀、曹力、孙浩、孙涛、吴啸海、叶剑青等名师,全面地接受了油画、素描、国画、壁画等学科的学习。

在央美学习期间,他与同学邹树堂、陈尚勇教授等经常到国家博物馆、798艺术园区、中国美术馆、宋元艺术园、保利云大厦等地看展览,眼界大开,并滋生了自己开设艺术工作室的念头。

他在北京华夏文昌书画院和北京宋庄艺术园区分别筹建了自己的书画工作室和画院。

2014年11月28日 ,他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了“张宏建央美毕业书画汇报展”,共展出了他近期创作的书画作品八十余件。近二百多位政协委员参观了展览,张宏建现场创作了一幅丈二巨幅草书《梦》赠与北京政协礼堂。

为古都开封的文化发展增光添彩

张宏建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在八朝古都开封的朱仙镇启封故园景区成立启封故园书画院,并注册了“启封故园”商标,并为景区 大牌楼撰写了对联:“四海耀禹甸试问哪家称第一,五洲彰启封独崇此处谓无双”。除此之外,他还为景区书写了多个牌匾,如“状元桥”“斗金坊”“信义桥”“凤仪桥” “潜龙桥”“通济桥”等。在京都书院有张宏建的“陋室铭”艺术工作室,可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每逢朋友造访“陋室铭”都觉得太小时,宏建就指着门楣上帖的黑底泥金鸟虫篆“何陋之有”说“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得来客哈哈大笑。

近年来,开封市重点市政工程“一河六渠”即将建成完工,张宏建为“一河六渠”上多座石桥题写了桥名。

张宏建在书画这片沃土上已经深耕了三十多年,“窗临曲水琴书润,人在画图笔墨香”正是他的学习写照,更是他的理想追求。他信奉书画应深耕于传统,厚积薄发,他始终铭记中央美院首任院长徐悲鸿为中央美院定立“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深入生活,上下求索,力求在中国书画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文/图 河南省开封市书法家协会 金钟

0
上一篇: “大奇至美”徐悲鸿经典作品展在渝启幕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