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走进画家王金玉的艺术工作室,一幅幅苍茫雄秀的水墨鸿篇巨制奔来眼底,浸墨染色江山;一个个气韵生动的文漫人物形象跃然眼前,笔简逐新意趣。
作为文漫水墨画风开创者,王金玉追求水墨境界和文人气息,将自然万象融入笔端,将眼中的山水化为笔底的千岩万壑,将时代精神与自我创造相结合,以情破墨、抒情畅意,塑造出充满色彩和诗意的生命与灵魂。
他以笔含情,以心蘸墨,感受传统与自然的互融互渗,探讨笔墨与物象的共存共生,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意境、趣味、哲理和现代漫画活脱诙谐的表现要素有机地糅合起来,墨气盈润、神到韵现,并融书法之洒脱与漫画之趣味于一炉,渲染出千变万化的艺术感染力。
王金玉,庚子年生人,生于江苏南京溧水。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欧洲文化艺术体育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会员、江苏漫画家协会理事、江苏民建文化委员会委员、中韩崔致遠文化交流大使。
“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那时候母亲工作单位常有聋哑人卖画,我就想尽办法向他们请教。有时还会请朋友多带来一些美术相关书籍,成为了我绘画艺术上最早的启蒙教材。”王金玉自幼喜爱绘画,并从未停止对绘画艺术的追求。
他因天资颖慧,勤奋进取,庚戌年间受业于油画大师李荣洲教授门下学习素描和色彩,悉心钻研,深得画艺之精髓。至戊辰年涉猎漫画创作,得华君武、江有生、谬印堂、马得、原田等画坛泰斗之悉心指点,获得创作上的滋润与蒙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转益多师,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手不释笔,经年不辍。多年来,王金玉发表作品千余幅,并付梓成册,其美术设计屡次斩获大奖。其作品先后在比利时、德国、保加利亚、日本、伊朗等国家参展获奖,部分作品被其国家博物馆和艺术宫收藏,1998年和2013年韩国国家电视台两次对他进行专题报道。
对书画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始终推动着他在艺术创作之路上坚定前行。2000年以后,王金玉将古代文人画之精髓与现代漫画之意趣巧妙结合,开创“文漫水墨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并申请版权专利。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水墨与新时代东方美学的融合创新,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坛独树一帜、绽放华彩。
何谓“文漫水墨”?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发展史不难发现,早年间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中已出现夸张人物描绘的雏形,如五代贯休得《十六罗汉图》、宋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李蒿的《骷髅幻戏图》等。因此,基于古人夸张的创作手法,又融入现代笔墨之精髓,使得画面更具张力,引人以漫想。
王金玉的文漫水墨作品既饱含水墨画的笔法和韵致,又体现漫画的构思和谐趣。“文人画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画种,如清代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及近现代的齐白石,这些都属于典型的文人画的代表,融合了古代文人的书法、绘画、诗词、印章,即诗书画印于一体;漫画则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幽默风趣,让人开心快乐,同时能够针砭时弊,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他汲取中国民俗及民间艺术的精华,相继创作了钟馗、阿福、雄鸡等系列作品,妙趣横生、诙谐生动,兼有悠悠古风,蕴含哲思。
2013年4月在上海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他的作品得到人物画大师戴敦邦老前辈的肯定和赞赏,被称“江苏水墨漫画后继有人”。同年,《美术报》专版报道王金玉及其创作文漫水墨作品。2018年,王金玉应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之邀,参加书画作品巡回展出,其钟馗画作备受书画界人士推崇。
取自然之真,得写意之妙。王金玉倾情泼洒胸中丘壑,以用笔墨尽精微而至广大地表现出自然万象。其景新,南北山水兼蓄、高巍峻岭时现画中;其笔润,山水缘物寄情、江南灵秀溢于笔端。其作品气韵生动、气象万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神韵,又具有个人独特的清新风格。
王金玉十分注重文化内涵、文学修养及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他博览群书、勤勉不辍,时常研习参悟真草隶篆、古代名帖。在反复的练习和揣摩的过程中,他的书与画才能相互补益,齐头并进,形成笔墨流畅、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体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崇尚率真、胸涵万千。王金玉认为,对艺术的不懈探索不仅停留在文化知识的积淀和笔墨技法的提升,更应体现于对人格德品的历练以及对世间万物的体悟。一个有境界的艺术家不仅是创作技艺的高超,更应有悲天悯人、济世助人的情怀。因此,他积极参与艺术品慈善捐助,用艺术传播爱和善意,希望能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鸥鹭分飞高复低,远汀幽草欲萋萋。此时千里万里意,目极暮云翻自迷。”东国儒宗崔致远是新罗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留存作品最多的文学家。他在留唐期间刻励为学,对中国传统的诗、文、赋有很深的造诣,以俊丽的才思创作了大量成熟的汉文汉诗作品。他的诗文广泛流传,被后世尊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亦被朝鲜和韩国民众尊为“百世之师”。
作为南京崔致远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金玉致力于崔致远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研究己有二十余年。他始终秉持以“艺术为媒”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书写崔致远经典诗词作品百余幅。他深受韩国相关媒体、机构以及崔氏宗亲会的重视,活动期间被韩国MBC电视台授予“中韩崔致远文化交流大使”称号,对推动中韩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增进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多年来,王金玉孜孜以求的在水墨语言中进行探索,在全面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的基础上,以不拘于传统束缚的笔墨,挥洒恣肆、随兴所作,不落窠臼的抒发着现代人的情感。他的泼墨作品气势磅礴、水墨淋漓,使抽象与具象、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以粗犷豪放的大笔触、酣畅自如的泼墨法抒发奔放洒脱的胸臆境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有些时候,我没有任何预先的构想,只是随兴所至,让各种形状和色彩融汇碰撞。在这个看似混乱的过程中,逐渐有了秩序和主题。然后不断叠加、重合,直到那些不规则的形状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和画面。”言语间,仿佛能够零距离感受他创作灵感涌现的瞬间,其泼墨作品瞬息万变、新意迭出,大胆的用笔用色和独特的画面结构产生异彩。
谈及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王金玉坦言,泼墨绘画虽为传统用墨之法,看似挥洒自如、随心所欲,也需潜心研究与创新,经过不断地构思、采风、提笔、行墨,才能传达出真实、自然、本真的生活境界,有时要历时半年多才能最终将作品完整地呈现出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对隐逸田园的向往道出了王金玉如今的心境。以自然为师,以水墨为伴,将山川之灵秀,草木之生机融入墨端,纵横画笔,临池挥毫,将生命感悟浸润于笔墨之间,让线条和色彩在画布上自由流淌,绘出如梦如幻的秀美江山。(文:赵菊、叶道明/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