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尊师重教,世代相传,既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美谈,又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精彩诠释。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技能,更要教授方法。因此,才有了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不同。而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的新著《解惑集:中国经济专题答疑录》,便是解惑传道、授之以渔的成果典范。
作为世界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誉满天下。他不仅创立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还长期坚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解惑集》便是来自林毅夫教授讲授了二十余年的精品课程“中国经济专题”的师生问答录。这门课程根植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其特点是本土性与实践性以及问题导向。自1996年起,林毅夫教授就开始在北大讲授这门课程,除2008—2012年去世界银行赴任期间外,从未间断。
能够亲临经济学大师的课堂,自然是学生们的一大幸事,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充分为同学们解惑释疑,精彩的课程难免会成为“夹生饭”,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缺憾。而随着新冠疫情下授课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林毅夫教授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请学生们先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认真思索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再给予有针对性的解答。仅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就有244位同学提出了近两百个颇具深度、针对性很强的问题,林毅夫教授逐一文字作答,从而成就了这部教学相长的《解惑集》。
这些问题几乎囊括了课程的所有内容。既有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性探索,也有对在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困惑质疑,通过这种方式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学术交流的桥梁。而其中很多问题已经远远超出课程的范围,呈现出新一代北大学子积极好学、勤于思考的学术风貌。
令我们更为感动的是作为“解惑者”的林毅夫教授,面对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既不回避,更没有敷衍,而是坚守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中华师道尊严,倾其所思,谆谆教诲,厚德载物,润物无声。除了其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林毅夫教授平和谦逊的大师风貌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更是令人感动不已。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为了澄清一个困惑,他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林毅夫教授又给学生们推荐了大量经典著作,介绍了诸多典型案例,进行了广泛的国际比较,更传授了许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作为一名身担重任、工作繁忙的知名学者,可以想见,林毅夫教授又是如何在百忙之余,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才积累下这数十万字的解惑宝典?
2021年年底,林毅夫教授荣获全国唯一教学大师奖,如颁奖词中所言,他“守教育报国初心,担教书育人使命,坚守三尺讲台,为本科生授课二十余载,潜心铸魂育人,永葆奋进之姿”。而翻开这本书墨飘香的《解惑集》,追循着由这一笔一划、一字一句铺就的解惑者之路,我们终于懂得了林毅夫教授是通过怎样的辛劳奉献才赢得了“教学大师”的璀璨桂冠。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