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数字经济 >> 产业数字化 >> 浏览文章

音乐平台靠什么留住用户

2023-03-04 来源:经济日报 姜天骄   加入收藏

在第七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一项数据引起行业高度关注:我国数字音乐平台用户量连续两年下滑,目前的月活用户量回到了2019年水平。用户为何不愿为数字音乐付费了?音乐平台将来靠什么留住用户?这个话题值得我们深思。

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经历了20多年稳步发展,用户付费习惯基本养成,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相比海外音乐平台,我国数字音乐用户付费率不足20%,与国际平台50%左右的付费率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近两年,数字音乐平台面临规模缩水、用户流失的风险较为严重。

不少人认为,我国音乐消费水平不足主要是用户版权意识缺失导致的。由于数字音乐行业技术发展太快,新型侵权手段花样百出,在免费资源很容易获取的情况下,消费者习惯性依赖“免费的午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付费意识和版权保护意识很容易受到冲击。

这样的分析只反映了问题的一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音乐平台现有商业模式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节拍”。如今,线上文化娱乐供给不断丰富,长视频、短视频、网络游戏等都在不断争夺用户。这种情况下,人们最纠结的恐怕是时间有限,分身乏术。目前,音乐平台普遍采取包年、包月的会员服务模式,用户实际使用时间其实并不充分。很多用户为了听一首歌,不得不“被服务”一整年,这不是消费者主动选择的结果,其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

问题还在于,数字音乐平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服务质量没有跟上。音质不达标、曲库内容单一、“套娃式”收费等问题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怀旧金曲再香,也无法满足年轻人千变万化的口味。用什么引领新生代乐迷的音乐趣味,促进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数字音乐产业还是要遵循文化产业的基本规律,立足创意、着眼创新。内容是音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这两年,国风国潮原创音乐已成为音乐平台的一块金字招牌,这一变化离不开各平台对原创音乐人的挖掘和培养。在平台扶持下,越来越多音乐人选择在作品中加入中国元素,创作出了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国风音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提供更大的舞台与机会。平台要进一步发挥对文化消费的牵引作用,推动更多新人新作成为顶流,用内容创新不断增加用户黏性。

科技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在数字化浪潮中,国内音乐行业愈发重视数字发行渠道的作用。音乐平台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进一步当好内容服务者,通过延伸线上演出、歌迷互动、专辑流量扶持等服务形式,拓展营收空间,获得长久收益。

应该看到,内容平台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登顶之路肯定会越来越难走。长视频平台曾尝试会员涨价、投屏收费等手段却屡遭质疑,知识服务型平台至今也难以找到更大盈利空间。可见,消费者对付费内容的挑剔程度越来越高。音乐平台与其为付费率焦虑,不如直面用户需求,创新商业模式,看看能否闯出一条新赛道。


0
上一篇: 国家种质库2.0建设启动 种业“芯片”迎来数字身份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