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数字经济 >> 数字资讯 >> 浏览文章

智慧城市建设应更聚焦人民需求

2022-11-24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张军红   加入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1月23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暨百位专家&百家媒体共话数字化转型系列活动之智慧城市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共同探讨未来城市建设方向。

“数字城市过去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城市各功能模块独立的信息化,二是把各功能信息化建设打通,实现数据交换。”会上,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服贸委数字经济专项小组组长王世渝表示,在数字城市到数字中国建设中导入数字经济的内容,将城市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需求和数字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既可以优化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还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认为,数字政府建设是一场深刻而系统的革命,其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认知革命、思维革命、管理模式革命。在路径选择方面,中外政府职能的差异,使得数字化建设方面的选择不同。国外智慧城市建设主要聚焦于城市公共服务、能源、交通等垂直领域的智能化,中国则更侧重于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需求,因此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中国的重中之重。他建议,数字政府应为实体政府改革探索路径。首先要打破路径依赖,数字政府不应只是线下政府的数字化再现,简单的再现无法解决现有实体政府组织架构和运行体系的弊病。其次要全面深化改革,数字政府在改革和创新上应该比实体政府先行探索半步,在政府架构和运行伦理上,为线下政府深化改革提供路径。

联通数科物联网城市BU总经理杨磊指出,当前中大型城市都相继成立了城市运行中心,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会遇到各委办实时数据缺乏、精细数据不足、存量数据质量低等问题。对此,联通数科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数字技术融合,建设以物联感知平台为核心的城市物联感知运营中心,将各类物联智能感知终端获取的实时城市运行数据进行场景化智能分析,从而辅助城市监测、态势感知、应急指挥、处置督办。以联通数科打造的南京南部新城智慧城市为例,基于城市物联感知平台打造了智慧管廊、水务、灯杆、环保、环卫等29项智慧化应用,在9.8平方公里面积上覆盖3万余个智能终端,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城市运行的基础物联感知数据库,最终将推动南部新城从传统“数据共享智慧政务”向“数字孪生智能新城”全面转型。

在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郭浩哲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数字中国战略。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要深入聚焦服务好人民需求的主要场景,具体包括产业新城、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住建与数字孪生、自主可控等。

毕马威中国政府及公共事业行业主管合伙人喻莺也认为,未来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新技术将围绕人的需求进一步与城市交互融合。她建议,数智赋能未来城市应参考三大原则:一是转变思维方式,优先考虑“市民需求”和“公共利益”;二是开发强大的信息技术和云基础设施,为智慧数字化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有意识地推动跨越式发展,如果利用得当,跨越式发展可以成为加速新兴城市增长的有效工具。

对此,《经济》杂志社数字经济专委会副主任、B.P商业伙伴创始人兼总裁国秀娟也表示,中国已进入崭新的市场阶段,在这个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要更好地解决人民本质核心需求,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次论坛由经济日报社指导,《经济》杂志社主办,B.P商业伙伴、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北京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有限公司、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支持。

《经济》杂志 经济网  记者:张军红


0
上一篇: 浙江省丽水市数字经济成果发布会成功举办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