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生 态 >> 产业 >> 浏览文章

生态环境+苗族文化的“幸福密码”

2023-02-16 来源:贵州日报   加入收藏

过去,伐木为生、毁林开荒曾是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靠山吃山”的真实写照。

  “以前大家没钱了就上山砍树卖钱,钱用完了又去砍,你砍、我砍、大家砍,对森林的破坏很大。”格头村老支书杨正荣说,像这种一味地砍树“吃山”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太大,注定不可持续。

  如今,格头村党支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好生态环境和苗族文化两个“宝贝”,通过植树护林、培育产业、发展旅游等措施,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幸福密码”。

  “满山遍野都是‘摇钱树’”

  近年来,格头村以实施天保工程为抓手,推进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发动村民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不断扩大林地面积,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

  同时,以护林员、党员为主体组建植绿护林队,负责生态保护、森林防火、林业培育、林业资源使用等工作,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目前,格头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7%,共有林地3.0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47万亩,全村每年获得公益林补偿金38.39万元,户均增收2230元。

  “不砍树,能致富,满山遍野的树木都是‘摇钱树’。”村民杨松说,每年家庭收入有近1/3都是生态公益林补偿,“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

  “围着青山转,大家有钱赚”

  格头村地处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森林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然而这些也曾一度成为影响格头村发展的瓶颈,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只能望山兴叹。

  为此,村党支部组织党员、致富能人等多次外出观摩学习,并通过村民大会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得出结论。

  依托资源禀赋,格头村把发展林茶、林蜂、林麻、林笋等林下经济为突破口,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建成生态茶园1000亩、优抚八月笋1100亩、种植天麻5万平方米、养殖蜜蜂200箱。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52.9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1万元。

  “跟着产业走,产销不用愁;围着青山转,大家有钱赚。”村民杨昌智利用资源禀赋,发展野生蜜蜂养殖,村党支部和合作社帮助联系买家,每年实现增收3万元。

  “建成16家客栈,村民吃上‘旅游饭’”

  格头村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民族文化浓郁,引来不少外地游客。但村民一直守着“厚家底”,过着“苦日子”。近年来,村党支部决定利用好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由村合作社实施精品民宿建设项目,带领村民抱团发展。

  “集体经营出了问题怎么办?”“游客来源有保障吗?”思路一提出,便遭到了不少村民的质疑。

  为消除群众顾虑,村党支部争取项目资金流转5栋吊脚楼,采取“保护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方式,将木地板、太阳能、节能灶等现代生活元素融入,打造“格头杉宿”精品民宿,接待游客和销售农产品。去年国庆期间,28个房间全部满员,收入达8.2万元。

  “在合作社带动下,格头村建成农家乐和民宿客栈16家,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有劲头。”乡党委书记毛志华介绍道。

  如今,格头村已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游客假期休闲娱乐、旅游避暑的网红打卡地,荣获“国家森林乡村”“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等称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通讯员 任永杰 杨森)


0
上一篇: 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迎政策利好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