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大力弘扬“三北精神”,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组织实施以防沙治沙、植树种草为主的国土绿化工程。截至去年12月末,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面积509万亩,综合治理率达76.3%,森林覆盖率29.6%,植被盖度40%。
以路治沙,依路致富。实施“以路治沙”,把沙区切割成了若干个治沙单元,将一处处沙丘变成了绿洲,让人流、物流通过公路进入沙地深处,变成一条条通往致富的康庄大道,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截至目前,已建成16条穿沙公路,总里程479.5公里,完成公路两侧沙地治理351万亩。
“以工代赈”,绿富同兴。在全区率先探索实施“以工代赈”治沙模式,总投资2683万元,由9个苏木乡镇、19个嘎查村集体,治理6.2万亩沙地,累计发放劳动报酬550万元,带动2600余名群众以沙地、资金、投工、机械等入股方式自愿就近务工,构建起全民参与防沙治沙新格局,实现治沙致富双赢。
“光伏治沙”,“三绿”兼收。按照“既要绿色植被、又要绿色能源、还要绿色发展”的思路,率先启动了总面积5万亩的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新能源基地标准地试点项目,通过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林光互补、光旅融合等形式,推动防沙治沙与牧草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光伏治沙升级版”。(刘忠友 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