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栋完全采用新型装配式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建筑,在水电九局承建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多边超算基地项目成功开展预制单元构件吊装,标志着该创新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实体工程,实现了装配式建筑与新型结构体系融合应用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国内首次!新型装配式空腹夹层板成功应用于实体工程。
新型装配式空腹夹层板结构技术,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空间结构中心主任马克俭领衔的水电九局院士工作站技术团队研发的重要技术成果,是在井字梁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多层大跨度装配式正交斜放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体系。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由横向的空腹夹层板楼盖和竖向的框架支撑结构组成,同时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充分发挥空腹夹层板楼盖的优点。作为一种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装配式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自重轻、跨度大、空间利用率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工业厂房、仓库、体育馆等大跨度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多边超算基地项目施工现场。
据悉,水电九局院士工作站由水电九局与马克俭院士及其团队为主体筹建,以行业发展和水电九局的创新需求为导向,以高端前沿和长效合作为特征,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为纽带,通过本站联合开展战略决策咨询、关键技术攻关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院士工作站自202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装配式空腹夹层板结构》技术的攻关研究,先后开展连接技术、承载力计算理论、结构的计算理论、结构动力响应及抗震性能、施工关键技术、建造成本控制关键技术等专题研究,目前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新型装配式空腹夹层板结构技术示意图。
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采用大跨度、轻量化、高装配率的设计理念,通过实现“混凝土空腹夹层板”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20%以上的材料消耗与碳排放。该技术作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支撑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的重要实践,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