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暖照,菜香满园。近日,富裕县友谊乡中心学校部分师生走进友谊乡长久村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以“亲近自然学农耕,劳动实践悟成长”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 “小菜园,大课堂”劳动实践课程。从蔬菜认知到亲手采摘,从田间提问到课后感悟,学生们在泥土与绿意间,收获了课本外的知识,更种下了劳动与珍惜的种子。
“大家看,这豇豆藤蔓要顺着架子爬,才能长得更壮;而茄子喜欢温暖的环境,结果期需要多浇水,但不能积涝……”基地工作人员化身“农耕老师”,带着学生穿梭在豆角架、辣椒畦、西红柿田之间,用“实物对比+趣味提问” 的方式,讲解常见蔬菜的生长特点、种植周期与养护技巧。
“老师,为什么这块地种茄子,旁边却种辣椒?”“不同蔬菜需要的土壤肥力一样吗?”面对学生们接连抛出的问题,工作人员结合田间实际耐心解答,还现场演示了如何辨别蔬菜病虫害、如何判断蔬菜成熟度。五年级(2)班的王歆竹拿着笔记本,边听边记:“原来种一棵菜要考虑这么多事,农民伯伯也太不容易了!”据了解,为让课程更具针对性,学校提前与基地沟通,筛选出豆角、辣椒、茄子、西红柿等6种常见蔬菜作为教学案例,确保学生能“看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分组啦!每组选3名同学负责采摘,2名同学记录数量,大家注意轻摘轻放,别伤了菜苗!”随着老师的一声指令,最受期待的采摘环节正式开始。学生们迅速组队,戴上手套,拿着小篮子走进田间:有的踮着脚摘西红柿,小心翼翼托住果实;有的蹲在辣椒田边,分辨着红辣椒与青辣椒的成熟度;还有的帮着队友扶稳豆角架,避免藤蔓断裂。
“我摘到一个超大的茄子!”五年级(1)班的任悦心举着刚摘下的茄子,兴奋地向同伴展示,脸上沾着的泥土也挡不住笑容。短短1小时,每个小组都收获满满,篮子里装满了新鲜的蔬菜。“亲手摘的菜,感觉比家里买的香多了!”学生张思语说,采摘时不小心蹭到了泥土,却第一次觉得“脏一点也没关系,劳动的感觉特别棒”。
“原来种蔬菜要经过翻土、播种、浇水、施肥这么多步骤,农民伯伯每天都要辛苦照顾它们,以后我再也不浪费饭菜了。”“今天我学会了辨别成熟的西红柿,还知道了蔬菜生长需要阳光和耐心,就像我们学习一样,要一步一步来。”当天下午的研学分享会上,学生们拿着自己的采摘成果,分享着实践中的发现与感悟,朴实的话语里满是收获与成长。
近年来,富裕县友谊乡中心学校以“实践育人”为核心,深化“小菜园,大课堂”劳动实践课程,开设“季节性农耕课”,让学生参与蔬菜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同时结合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设计“蔬菜生长数据统计”“蔬菜营养分析”等探究性任务,让劳动实践课程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 “第二课堂”。(富裕县教育局 刘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