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谢红军副教授与博士研究生齐翔的合作论文“数字技术与企业价值——基于数字并购场景的研究”在中文权威期刊《管理世界》2025年第10期正式发表。
一、主要内容
从外部并购的数字技术能否提升企业价值?这不仅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战略性问题,也是理解技术来源与组织价值关系的关键问题。该文将数字并购视为企业实现数字技术能力跃迁的通道而非简单的技术移植工具,并利用2001~2021年的上市企业并购案例,揭示了外部并购带来的数字技术通过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不仅在短期内获得资本市场的显著认可,而且实现了约8%的长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中,利用其他并购作为对照组剥离并购效应显示,约50%的短期宣告效应可归于并购的数字技术;而在长期由数字化转型和研发、人力资本、数字资本等互补要素投入引致的生产率提升,主要是水平型而非垂直型的增长,这与数据中观察到的专利产出未有明显变化的发现一致。此外,非国有企业、数字企业以及控股并购的长短期价值更高,跨境和产业数字化并购更受市场短期青睐。上述结论表明,从外部收购的数字技术为并购企业创造了显著价值,积极的数字并购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有效路径,但要实现外部并购技术的垂直增长效应仍需数字创新能力的根本性跃迁,这可能是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在决策数字并购活动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二、论文贡献
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论证了技术来源对企业价值的关键影响,特别强调了外部并购的数字技术的价值。技术与组织的适配从来不是简单的移植和“加法”,而是涉及复杂的消化吸收融合过程。从理论上区分内部研发和外部获取的技术,对于理解这一过程至关重要。无论是研究并购还是数字技术的文献都未对技术来源予以重视,该文弥补了这一空白。第二,在理论上提出数字并购作为能力跃迁通道,不仅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更需激发互补要素创新性配置,如此才能提升企业的长期生产效率。既有文献一贯强调互补要素在数字技术应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同的是,该文强调在同步积累互补要素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质性跃升才是实现长期垂直型增长的关键。第三,基于并购交易真实信息甄别各类型数字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并利用并购事件产生的外生冲击进行评估,这有助于形成对数字技术普遍价值的因果性认识;而结合短期资本市场反应与长期真实生产率变化分析,则提供了综合性的数字技术价值评估框架。
三、作者简介
谢红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与数字经济等领域,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Energy Economic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第七届洪银兴经济学奖(青年)、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奖、PwC 3535年度最佳论文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北京市社科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篇主笔的智库报告获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中联部等政府机构采纳。
齐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25届博士毕业生,即将从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与投资、数字经济,曾在《管理世界》《Applied Econom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有多篇参与的智库报告获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政府部门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