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金 融 >> 资讯 >> 浏览文章

出重拳严惩信披违规

2023-03-31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马春阳   加入收藏

近期,一家上市公司因信披违法违规付出了代价。3月29日,ST红太阳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送达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证监会拟对公司及多位高管作出行政处罚及采取市场禁入措施,时任财务总监更是被处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告知书》显示,公司存在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两期财报及相关公告中存在虚假记载,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未实质归还占用资金;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股份冻结相关事项。

作为时任财务总监的上市公司高管因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此次受到了极其严厉的处罚,终身禁入证券市场。这样的处罚结果凸显了监管层从严打击信披违法违规这一市场顽疾的决心,也对潜在违规者发出了敲山震虎的警示,对于保障我国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以及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直以来,信披违规都是证券违法违规事项的“重灾区”。证监会近日公布的2022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中,涉及信披违法违规案、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案、市场操纵案、内幕交易案等,其中,信披违法违规案就占了9个。既然是“重疾”,为何久治不愈?一方面,在全面注册制实施的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对于信披规则“吃”不透,有时依然会误碰红线,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违法违规成本较低,让不少上市公司在侥幸心理下铤而走险“火中取栗”。

从今年各地证监局对于信披违规开出的罚单来看,多为警示函、警告、责令改正、罚款等,罚款金额多在3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相比动辄上亿元的潜在违规收入,一张警示函或者几十万元的罚款,发挥不了应有的震慑作用。

在全面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的大背景下,发行条件更加精简优化、更具包容性,将核准制下发行条件中可以由投资者判断事项转化为更严格、更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要求。这就意味着,信息披露能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甚至关系到注册制改革的成功与否。

正如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所提到的,“对于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国际成熟市场的普遍做法是严刑峻法,让做坏事的人付出惨痛代价”。只有加大惩戒力度,对信披违法违规行为出重拳、下猛药,才能对以身试法者产生应有的震慑作用。监管部门应坚持“零容忍”工作方针,创新丰富监管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率与质量,始终保持打击信披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同时,加大与司法机关配合力度,综合运用各类追责手段,形成不能违、不敢违、不想违的诚实守信守法氛围,维护资本市场健康长远发展。


0
上一篇: 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