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财 经 >> 浏览文章

区块链江湖

2018-04-20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未知   加入收藏


    文/本刊记者  寇佳丽  黄芳芳

    如今,有关区块链的集体讨论甚至论坛频繁出现,而《经济》记者近期有幸旁观一场。会议现场既有曾经炒币、现炒区块链的圈内人士,也有靠投资赚了不少钱的专业投资者,还有来自高校的学者、研究人员。

    现场,大家分享了一个正在操作中的案例,令人深思。

    一家经营檀香的实体企业A,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无法周转,年关时节发不出工资。A企业的负责人找到自己在币圈的朋友。这位朋友为A企业支招:找第三方公司对A公司的全部檀香木进行资产评估,利用檀香木发行虚拟货币,直接融资,拿代币可以换木头。A公司照做,最终顺利渡过难关。

    会议现场,分享案例的人士表示,区块链是一个风口,看见机会的企业应该刻不容缓地行动起来;中国政府支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上面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实体经济不好过,民营企业更难。资产证券化,资本才能流动起来,很多时候,企业负责人也是被逼无奈。以前,我们跟区块链发币叫‘发币’,实际上应该叫‘票’。通过发行票据融资,就能够商机无限。只要背后真的有商品,只要合法不是传销,我们就可以做。”上述人士做出这样的评论。

    问题在于,在实体经济循环中卖不出去的檀香,为什么搭上所谓的“区块链”就能卖出去?上述案例中,如果“发币”不叫“发币”,叫“发票”,就不应该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管和规范吗?要知道,票据发行也是有法定条件和程序的。此外,趁着区块链的风口支持实体经济,这种“支持”实在吗?风口过后,实体经济真的会比以前好一些吗?

    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国内ICO明确违法的环境下,一些希望借助区块链发币的人群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放弃,很多人仍在炒作。一部分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换汤不换药地继续做自己想做却不该做的事情,另一部分就是盲目跟风。

    显而易见,区块链行业需要正本清源。
 
    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
 
    时光回到2014年,那时的董宁还是IBM中国实验室担任IT经济学负责人。当时团队的职责是引进IBM美国实验室的新技术并进行落地。“2015年,最耀眼的两个技术是 Block Chain(区块链)和IBM的商业人工智能。”

    当时IBM主要聚焦于区块链技术平台、技术社区,以及实际项目对接和场景落地等三个板块。如今是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智链ChainNova CEO董宁告诉《经济》记者,区块链最重要的就是场景落地。

    “我终于看懂区块链了。”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邵通兴奋地告诉《经济》记者,最近一年,他和几个朋友常常聚在一起研究比特币的源代码(区块链的首个应用)。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是,寻找比特币潜在的安全漏洞。“比特币的确做得不错,我设想了六七个漏洞,都没猜中。”邵通笑道。

    他认为,比特币最大的用途不是做交易,而是信用锚。也就是说,把别的区块链锚在比特币上,使得其他区块链的安全强度和比特币一样。“但是真正能做到这点的人很少,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

    区块链可以做很多应用,而且中国区块链应用将比美国发展更快。”邵通认为,造假问题是困扰中国人多年的难题。美国的信用体系较为完善,他们没有我们改革的动力足。

    这也符合历史学家庞卓恒的一个观点:当一种领先世界的文明发展到巅峰后,会因保守而难以实现社会转型,受到“先进的惩罚”,逐渐落后。相反,后进者因自身文明的不完善,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能力的要求得到激励,往往会在下一阶段的赛跑中具有“借用的优惠”。邵通认为,未来区块链在中国的应用就是如此。

    “区块链在溯源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它是创业团队进入某个行业的抓手或突破口。”董宁认为,区块链企业要真正深入到行业内部,采集一线数据,才能实现技术与产业的紧密耦合。

    在供应链中,有动力引进新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的核心企业本身有痛点。“比如,东北大米有稀缺性,市面上仿冒产品多。”从粮食的生产者来说,它所获的利润在整个产业链中十分有限。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一方面,能提升粮食生产者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在生产链上鼓励更多的诚信企业、诚信的物流、诚信的农户、诚信的加工厂加入这个生态。“鼓励他们只要信息和数据不造假,就能获得经济上的激励。”董宁认为,对于有痛点的行业而言,是很好的实践。

    “但是,区块链无法确认食物与数据之间的联系。食品溯源只能依靠政府来管,单凭区块链毫无意义。”邵通也表达了相反的意见。

    董宁则表示,使用区块链技术溯源的同时,不排斥其他传统的溯源方法。它是一种“增强剂”,而且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够提高行业造假的门槛和成本。
 
    传统企业的革新梦
 
    “我们是一家传统企业,今年开始布局区块链技术。”中联三六五集团董事陈丹告诉《经济》记者,区块链对于传统企业的作用主要是提升诚信度、降成本、提高效率。

    与陈丹的想法如出一辙的,还有指数基金巨头先锋集团负责人沃伦·彭宁顿。过去几个月里,先锋集团一直在与区块链技术供应商Symbiont和芝加哥大学证券价格研究中心(CRSP)合作,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而且从2018年开始,先锋集团使用区块链技术实时更新用于管理部分被动基金的指数。

    “先锋的工作人员会检查私人网站,并为投资组合经理和交易员手动发布更新信息。”沃伦·彭宁顿认为,这是资本市场运作效率低下的领域之一。“我们希望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来降低成本和减少人为错误。”

    “目前很多企业或者项目采用区块链技术,他们的初衷是尝试用新技术改造业务流程,进而实现技术创新。”张孝荣指出,未来“区块链+”将更多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这也是企业革新的一个过程。

    事实上,很多企业意识到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业务,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开发。也就是说,技术和需求如何对接,仍在探索之中。而在摸索的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失败。

    2016年,杨永智创办了阿博茨科技,并开发了区块链的应用——同心互助。2017年年中,他关闭了同心互助的所有业务,转身投入人工智能。因为他认为,短期来说区块链还面临很多问题,而且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场景并不是没有,但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创业团队而言,时间和金钱我们都耗不起。”江波是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告诉《经济》记者,这次“失败”最大的收获是“试错”之后的快速调整能力。

    “对创业者来说,新技术与产业结合有一定的门槛。除了要有资本的支持,还有找到应用场景。”董宁如是评价。

    所有区块链落地的应用卡在哪儿了?某上市公司CEO安永旺告诉《经济》记者,区块链的生成、交易、技术缺陷还不完善。

    安永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美国能源部、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和两家美国区块链公司正在研发一个能源区块链项目。最近两年,他也在研发类似的新能源区块链项目。

    这类区块链项目集成了智能电表数据、开关数据,并与新能源用户绑定。当多余的电量上传电网后,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卖给其他人。“你可以卖掉多余的电,收到的奖励可以换钱。电网公司可以自动从区块中扣掉过网费。买电者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电。三方自动履行智能合约,这是典型分布式点对点交易。而且交易次数多的人还可以获得政府的低碳交易奖励。”

    “去年12月,美国能源部打算宣布该技术正式应用的消息。但是由于面临的技术问题,推迟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我们在研发的过程中,也碰到同样的技术问题。”安永旺如是说。
 
    区块链的无限可能?
 
    “区块链有很多具体的商业场景应用。”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久余告诉《经济》记者,它可以在银行和金融领域解决清算、结算、境内以及跨境支付、贷款发放;可以在媒体和娱乐领域用于解决内容生产者的收益权的实现,保护数字资产的安全等;可以在供应链领域用于解决原产地追踪;可以在制药业领域用于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追踪、生产过程保证和召回管理等;可以用于保险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处理、索赔等。

    区块链可以在这么多领域大展宏图,偏偏人们在讨论它的时候不肯避开虚拟货币。显而易见,在区块链的所有用途中,最先火起来且一直比较火的还是虚拟货币。

    “从商业和应用角度看,区块链的确可以和很多场景结合,除了金融领域,数字货币、智慧城市,都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但这种应用和结合绝非简单的操作。区块链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成熟,其与实际场景的结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大量资金和高技术人才。尽管炒作区块链的人群比较庞大,核心人才还处于稀缺状态,需要时间培养。一些有责任感和实力的大型科技公司在做这样的事,坦白说,成功率较低。”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长海如此说道。

    而另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人士则对《经济》记者坦言,不只是区块链,很多新技术都有下列倾向:无论结果如何,先去金融领域遛一圈。

    “新技术最先在金融领域得到应用,与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和金融领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来钱快的特点不可分割。无论国家层面还是企业、从业人员,大家都很清楚,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实体经济想要取得同样的发展,要付出比虚拟经济更多的代价。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拥有比较好的窗口期,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在中国最初的发展,也的确印证了这一点。当然,现在监管趋严,可从最初到严监管期间,受益者大有人在。”该人士如此强调。

    在与金融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董宁发现区块链技术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深入到不同的行业,而农业、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等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远比金融行业更大。

    长远来看,金融行业是具备影响力或颠覆性的行业。然而,金融核心系统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而区块链的技术积累程度和发展程度离金融系统的匹配度仍有难度。攻占金融传统行业的领地,目前不是特别成熟。目前同类的区块链公司还没达到这个能力,提供的产品没有很强的竞争性和差异化。

    “区块链杀手锏的应用尚未出现。”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张孝荣进一步解释,整体来看,区块链行业的现状属于刚需不足。区块链技术很好,可是一旦把它应用到传统的某个领域时。与原先的业务对比,如果不用区块链技术,这个业务也可以照常运行。张孝荣认为,这是链圈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对实体经济的焦虑?
 
    2016年9月,持续下降了四年半的PPI(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开始逆转,标志着中国工业领域全面涨价的开启。当年年初,煤炭、铁矿石、造纸等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呈现上涨趋势,数月以后,传导至整个工业领域。现今,社会上有关人工智能取代人力的讨论此起彼伏,又何尝不是实体经济所遇困境的另一种体现。

    大家对实体经济感到焦虑,但焦虑无法换来效益和更好的生活,因此,每一种有前景的技术都可能成为新的风口。当这阵风刮过,留下来的会是什么,大概谁也无法断言。

    有人说,区块链是技术,技术就像一把刀,没有好坏,看人们拿它做什么。不要忘记,当初比特币也曾经被人们吹捧上天,如今,它也逃脱不了被围追堵截的命运。

    2018年3月,美国、日本和中国先后收紧虚拟货币的监管口风。美国将虚拟货币纳入SEC(美国证监会)监管,日本则对代币交易场所进行整顿,关停2家,修整5家。当月28日,中国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2018年要从严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开展对各类虚拟货币的整顿清理”。另外,3月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G20峰会,也要求各国在今年7月份以前就虚拟货币的监管给出统一意见。

    区块链会重蹈虚拟货币的覆辙,还是会成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花哨的币圈概念

    ICO:首次代币发行,是一种为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项目筹措资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参与者可以从中获得初始产生的加密数字货币作为回报。一度使用频率很高,主要因为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虚拟代币。2017年9月,被七部门联合叫停,后又转向海外发展。

    IFO:首次分叉发行,新的数字货币形式,它们通过分叉比特币区块链生成新的代币,声称自己能够实现优于比特币的功能,存在预挖行为。在国内禁止ICO之后,IFO开始盛行起来,光是去年12月冒出来的比特币分叉币就已超过10种,同样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

    IMO:首次矿机发行。这种由区块链媒体命名的玩法,以销售挖矿硬件(用于将新交易添加到区块链中的高能耗处理设备)推出的特殊数字货币。与ICO、IFO相比,大概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区别。迅雷的链克曾被质疑为IMO。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一种以矿机为核心发行虚拟数字资产的代币发行项目发出了警告。

    IEO:以交易所为核心发行代币。例如,币安的BNB,作用是交易费率减免和分红。不过虚拟货币风险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都容易造成下跌,都是难以长久支持项目升值。

 
各国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
 
    俄罗斯

    目前,俄罗斯对待区块链资产分为两种态度。一方面,俄罗斯政府严厉禁止公民持有和交易虚拟货币,另一方面又大力支持区块链技术的落地。

    此外,俄罗斯计划在2019年颁布“实施去中心化登记和合法证书中技术应用管理的监管法案”,以明确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
 
    美国
 
    美国一直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2017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州通过区块链签名和智能合约合法性法案。同月,美国国会宣布成立国会区块链决策委员会,美国医疗保健部门ONC以举办医疗保健黑客应用开发马拉松,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医疗保健领域当中。特朗普政府承认区块链的潜力,呼吁发展区块链技术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而在比特币的态度上,美国也是鼓励投资并实施严格的监管。
 
    德国

    2013年8月,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已经纳入国家监管体系。德国也成为世界上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并且将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国家战略。

    2016年3月1日,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公开了一份题为《分布式账本:虚拟货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为例》的内部报告,对分布式分类账本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银行之间转账和交易数据的储存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探讨。
 
    英国
 
    近期,英国FCA(金融行为监管局总部)表示,呼吁消费者谨慎投资比特币和加密数字货币交易。英国央行表现出对区块链技术极大兴趣。2016 年1 月19 日,在英国政府发布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的报告中提到,英国联邦政府正在探索类似于区块链技术这样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并且分析区块链应用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潜力。不仅是金融领域,英国央行在上述报告中指出,去中心化账本技术,在改变公共和私人服务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它重新定义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数据共享、透明度和信任。
 
    日本
 
    2016年3月,日本内阁通过投票将比特币和数字货币均视为数字等价货币。2017年4月1日,日本实施了《支付服务法案》,正式承认比特币是一种合法的支付方式,对于数字资产交易所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

    2017年,日本央行宣布将尝试发展区块链项目,主要推动针对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应用。

    目前,日本已经将比特币合法化。日本监管机构与交易所也出台政策大力发展数字货币。据悉,日本金融监管人员在考虑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视为与现金等价的货币,此举将强化消费者保护机制,铺设一条虚拟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
 
    韩国
 
    韩国将区块链作为国家级战略,但是对于数字资产交易进行积极的监管政策。

    2016年2月,韩国央行在报告中提出鼓励探索区块链技术。

    2017年7月,韩国《比特币监管法案》面世,设置了5亿韩元的投资者准入门槛。韩国拒绝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比特币不是真正的投资,不会对比特币征收资本所得税,因为这将会增加虚拟货币的合法性。

    2018年1月,韩国互联网与安全局已经开始全力构建区块链生态系统,并计划在4月开始在物流、能源等核心产业内开展试点项目,并把此技术当做第四次工业革命。
 
0
上一篇: 超强阵容!22位大咖坐镇政协礼堂,为您解读中国经济
下一篇:团结奋斗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强音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