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卫健委举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解读新闻发布会。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作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15个专项行动之一,是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职业健康规划要求,着眼于保护全国近8亿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福祉,以提供全方位职业健康服务为目标的中长期行动,从2019年开始到2030年,时间跨越11年。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2018年我国就业人口7.76亿人,多数劳动者职业生涯超过其生命周期的二分之一。工作场所接触各类危害因素引发的职业健康问题依然严重,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复杂,新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不断出现,疾病和工作压力导致的生理、心理等问题已成为亟待应对的职业健康新挑战。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强化政府监管职责,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对维护全体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健康保护已经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其中,职业健康中最严重的职业病是尘肺病。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司长吴宗之表示,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是针对目前我国尘肺病高发多发的现状,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行动,行动目标是防治尘肺病,从粉尘危害治理、尘肺病病人救治救助、监督执法、用人单位责任落实、技术能力提升等5个方面采取行动措施,从2019年开始到2020年底,时间跨越约1年半左右。
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是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较短时间内通过集中发力,攻坚克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的短期专项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主要目标是通过长期发力,综合治理,努力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是一项中长期战略行动,具有综合性、全方位的特点。
在尘肺病病人的救助保障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王建冬称,尘肺病患者的保障涉及人社、民政、医疗保障等多个部门,国家对尘肺病患者的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等保障政策是较为完善的,现在关键问题是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并进一步降低尘肺病患者的医疗和生活负担。
为了做好尘肺病患者的保障,近期印发的《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开展尘肺病患者救助行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将采取三项措施对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实施分类救治救助。一是对于已经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且已参加工伤保险的患者,严格按照现有政策规定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二是对于已经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未参加工伤保险,但相关用人单位仍存在的患者,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其医疗和生活保障费用。依法开展法律援助,为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的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三是对于已经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但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且相关用人单位已不存在等特殊情况,以及因缺少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仅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救助范围,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做好资助参保工作,实施综合医疗保障,梯次减轻患者负担;对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全面落实生活帮扶措施。医疗保障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尘肺病治疗药品和治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支付范围。
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新表示,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和其他行动一样,不仅要用人单位要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也需要各位劳动者投入到健康行动中,行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具体来讲,劳动者做好自己的健康保护分四个方面。一是树立职业健康意识。我们要倡导健康的工作方式,争做健康达人。二是强化法律意识,知法懂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积极参加职业健康培训。掌握相关的职业危害的防护知识,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四是遵守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落实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尤其是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