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结束180多天的太空飞行,返回地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神十三还搭载了12000颗种子,特别是19颗精挑细选的“土又好”瓜蒌籽也一同返航。据悉,这是瓜子界“安徽造”第一次“上天”。
土又好为何拿到“录取通知书”
瓜蒌,又叫天瓜,也叫地楼,主要产于北纬30°大别山腹地。与天花粉为同种异株,天花粉为雄株根茎,瓜蒌为药食同源产品,其根块、瓜蒌皮、瓜蒌籽均可入药,尤其瓜蒌籽既是营养食品又是保健食品的理想用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瓜蒌仁独特的口感香气,是上乘的炒货,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赞叹瓜蒌籽为“瓜子之王”。
为什么“土又好”瓜蒌子能够“上天”呢?就像选拔“宇航员”一样,种子“飞天”一般也要经过经过全国各地报名、样本体检、多品种优选、科学家面试等环节,只有遗传稳定性好、抗病性强、高产等优点的“优等生”才有资格进入太空。此次,“土又好”瓜蒌子19颗种子就是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空间生物工研中心、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生物研究部等科研机构的层层筛选及严苛的“体检”才拿到“录取通知书”。
从嫦娥奔月的浪漫传说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从战国诗人屈原的《天问》到明代万户的自制火箭试验……中华民族对打开宇宙大门的好奇从不止息,而重视耕种的中国人,也一直在探索太空种植的奥秘。为啥每次太空“带货”都带种子?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培育好种子。为了保证栽培质量,就要优化育种;要把种子里的优质基因挖掘出来,只有依靠“非常”手段——上太空,通过宇宙特殊环境来诱使种子产生变异,从而培育出更理想的新品种。
土又好为何成为瓜子界“新科状元”
中国食用瓜子的种类较多,有葵花子、瓜蒌子、西瓜子、南瓜子、丝瓜子等。此次,土又好瓜蒌子“过五关斩六将”,一飞“冲天”,成为瓜子界“新科状元”与吃货界的“扛把子”,不得不说说土又好的“后台”与“靠山”——北纬30°与大别山。
中国产业互联网专家赵为民认为,中国好瓜蒌都在北纬30°。极简地讲,这条纬度带正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好茶、好酒、好药材、好食材经过人类几千年来的不断技术改良和扩大种植规模,传奇辈出。北纬30°上有着许许多多名山大川,特别是大别山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为优质瓜蒌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地理环境,吸日月之精华,成绝世之名品,尤其是香气形成,与高山海拔密切关系;北纬30°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气候温和,降水相对比较丰沛,适宜优质瓜蒌生长,以大别山为瓜蒌产区为例,生态环境好,森林保护好,植被丰富,土壤肥沃,瓜蒌抗病、抗虫能力强,是中国主要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产区,农残留量普遍低,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瓜蒌黄金产业带”
安徽土又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育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特色农产品育繁推于一体,拥有标准化生产车间、现代化组培实验室、标准化育苗温室的专业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物组培实验室及10000多平方米的温湿驯化大棚、400亩种苗实验基地,年产1000吨的炒货车间。公司瓜蒌籽经营,年销售2500万元;组培苗培育拥有核心技术——高温季节驯化技术,年培育高抗高产优质种苗100万株,常规方式育苗可完成生产销售300万株。
据安徽土又好创始人邱余兵介绍:为巩固提升“土又好”瓜蒌原产地的优势地位,针对中国农业产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种植端与消费端信息断点的行业痛点,土又好总结出一套打通源头“最初一公里”与尽头“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通过科学定义好吃,将看似无法界定的瓜蒌子品质进行分级,从而使消费者知道什么瓜蒌子好、为什么好、如何购买,使种植者直接获取消费者喜好反馈,以便进一步优化种植技术和产品。用科学定义好吃,将科学基因植入到整个业务流程中,给食用瓜蒌子建立独有的产品评价模型和标准体系,依据环境优、品种优、种植优、品质优、物有所值五大标准,为食用瓜蒌像“米其林厨师”一样制定“食用滋养”三星评级,并公布品种信息、种植者信息和种植农场信息。(乡夫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