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母亲说,冬至是大吉之日,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过了冬至,就快要过年了。
是的,时光就如白驹过隙,日月穿梭,似水流云,瞬息即逝。才见梅开腊底,又见阳气始生。冬至到来,旧岁将去,新春渐近,这时节,最易追昔抚今,感慨唏嘘。岁月在老,苍天在老,但每年冬至的味道、冬至的感觉不老。
食堂午饭专门准备了饺子。每吃一个,耳边就会想起母亲经常对我说的话:冬至吃饺子,耳朵不受冻。每吃一口,就勾勒出久远却又清晰的记忆。其实两天前母亲就打电话叮嘱,冬至这天要记着吃饺子。在外工作四十年了,每临近冬至就有母亲的提醒,这也是冬至最温暖的味道吧。
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苦,大多数时间都吃粗粮,只有在亲戚来访和年关才有细粮上灶,每年吃饺子也就只有区区几次。吃一次饺子,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期盼来等待。日常偶尔能吃到细粮已经不易,况且包饺子的面粉是磨面时专门预留的细面即精粉,饺馅更是由猪肉和鲜菜调制,怎会让我们不馋涎欲滴呢?而冬至,就是我梦寐已求的良辰,就是我大饱口福的吉日。
包饺子的过程实在漫长,长的令人煎熬难耐。父亲精心剁好肉馅,调好味道;母亲在案板上擀一大案面,擀得很薄很匀称,而后用小茶杯口,把擀好的面按压成一个个圆形饺子皮。奶奶、父亲、母亲一起上阵各显手艺,奶奶包的饺子饱满富态,酷似元宝,说是要“招财进宝”,父亲用双手虎口轻轻合龙,包的饺子有棱有角、又快又好,母亲包的饺子端庄秀丽,犹如工艺品。哥哥妹妹们围在圆桌的周围,眼巴巴地等待着,而我却偷偷地在母亲放置有硬币的饺子上留下了记号。
终于等到饺子下锅,我们孩子们又围拢在锅边,看着白胖的饺子在沸腾的浪花里雀跃,心里更是乐开了花,争先去品尝母亲捞出的那一个饺子是否煮熟。那用笊篱捞出的一个个月牙,装入那莹莹如玉的碗中,然后再浇上香、煎、汪的臊子汤,咬一口香醇无比,吃一个满口溢香。那个香啊,多少年都留在心里,留在岁月里。
现在每每想起老家冬至包饺子吃饺子的场面,仍然会一次次的感动。那是一种亲情,饺子中所包的,是全家的幸福,全家的团圆;那是一种期盼,期盼来年风调雨顺,期盼家庭生活富足;那是一种祈福,祈福老人长寿安康,祈福儿女长大成材,祈福家庭世代吉祥。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提高,吃饺子已是家常便饭,大到名目繁多的饺子宴,小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种饺子,冬至年年在过,饺子常常在吃,但味道远远比不上从前的香醇美味,就是缺少了冬至的原味,少了过去那种纯真朴实的本色。
长大后才知道,冬至的味道不仅仅如此,那是新桃换旧符的前兆,那是大地回暖的序曲,那是春雷乍响的前言,那是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襁褓。
天时人事日相催,天边风俗自相亲。冬至年年过,年年却不同,尽管前面横亘着小寒大寒的冷峻脸色,尽管数九寒天肆虐着夜空,但毕竟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我们每天将提早90秒见到阳光得到温暖,敞亮的时光将更多地伴随着我们前行。你看那凌寒怒放的腊梅花、冷艳靓丽的圣诞红、娇嫩欲滴的仙客来、傲笑苍穹的雪莲花、坦荡从容蕴蓄待发的迎春花,都在尽情地散发着冬至的味道,倾诉着辞旧迎新的心迹。而此刻,我们回味咀嚼冬至的味道,虽然仅能拾回一些美好感觉的碎片,但阳光生活、面向未来的姿态,也许就是找回那一份真真切切好感觉的补丁。
冬至过后,一个阳光灿烂的季节正扑面而来。(张昌胜)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基于雅特力AT32F4212的高速风筒应用方案,转速高达12万R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