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助力肿瘤全程营养管理 《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发布

2023-04-11 来源:永州新闻网

2023年4月2日,由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主办的“《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新书(专业版及科普版)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理事长、马爱国常务副理事长、韩军花秘书长等学会领导及多位专家到会,围绕“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主题,开展了主题演讲和讨论,旨在普及和推动我国肿瘤患者营养管理,以促进肿瘤患者的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8%,其中只有30%至35%的患者接受了营养管理,近三分之二的患者缺乏营养干预,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再入院率升高等不良结局。已出院的、处于康复期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也不乐观。

为应对如此严峻的营养挑战,在中国营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肿瘤营养管理分会牵头组织全国肿瘤学和临床营养学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专业版&科普版)于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希望这部书能为肿瘤患者、家属和一线临床营养师的科学营养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中国营养学会会长杨月欣教授说。

主动的营养管理不可或缺

“很多肿瘤患者由于生理、心理的显著变化,营养状况比较特殊,不能用正常状况去理解或评价”。日前,《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专业版&科普版)主编,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教授告诉记者:“有些肿瘤患者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营养问题,若仅靠他们自身去解决,效果较差。”

据了解,肿瘤患者和家属常常对“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不知所措,还会有不少饮食误区。

“一些患者刻意减少营养的摄入,相信这样就能饿死肿瘤。”《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科普版)编委、与癌共舞论坛版主韩晓晨指出:“也有人盲目追求昂贵、稀有的营养品,却忽视了一餐一饭中的营养。这些误区使肿瘤患者原本就脆弱的营养状况更加岌岌可危。”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的问题一直没能引起各方足够重视。直到2019年,中国营养学会成立了肿瘤营养管理分会,2020年组织全国肿瘤学和临床营养学专家,联合患者组织“与癌共舞”共同完成了国内首次针对出院后肿瘤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线上调查,并编写完成了国内首部《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白皮书(2020-2021)》后,肿瘤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才进入大众视线。在此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肿瘤营养管理分会又推出了《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专业版&科普版)。

“固然,患者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发扬自我管理的精神,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于康教授强调:“与此同时,由营养专家等专业队伍来帮助患者进行主动的营养管理,同样不可或缺。”

他认为,目前各方面条件已初步具备,肿瘤的治疗中,还应该包含营养专家为肿瘤患者提供的营养辅助治疗。“家人、朋友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但这是另外一个层面。从专业层面上讲,有了营养专家的帮助,患者能更早地发现自己的营养问题,并能很快地解决,战胜疾病的信心会更足。而《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专业版&科普版)就可以被视作患者身边的营养专家,帮助患者进行营养管理。”

内容详尽、细化,涵盖面广

据悉,和肿瘤治疗相关的专家共识或重大研究,往往聚焦的是门诊病人或住院病人,而《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专业版&科普版)不仅关注到了这些病人,同样关注到了出院后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于康教授表示,门诊或住院病人的病情相对较重,或者情况复杂;多数肿瘤患者治疗到一定程度,病情相对稳定后,往往选择居家或住在社区老人院,不在住院患者的队伍中,甚至不去看门诊。

“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成立的时候,就特别强调对康复期患者、居家患者的膳食营养给予关注,而一些专业人员往往更关心病房里住院的患者,对康复期患者、居家患者会相对忽视。其实,患者回家后每顿饭的营养膳食,都得靠自己和家人,若膳食营养把握不好,肿瘤的复发率、再入院率会升高。这次出版《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专业版&科普版),我们就把这些患者常碰到的问题给涵盖进去了。”

据了解,《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专业版&科普版)的特点之一就是“详尽”——涵盖了几乎所有肿瘤的不同类型、不同的治疗阶段、不同的治疗方式下,需要什么样的膳食营养,适合处于各个阶段的肿瘤患者。

“肿瘤的特性化特别强。虽然都叫肿瘤,但是,消化道肿瘤跟非消化道肿瘤的膳食营养有着巨大差别;用放疗、化疗还是手术,老年人还是小伙子,差别也很大。所以,我们编写这部书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尽可能全覆盖,内容特别细化。”于康教授说。

专业版与科普版的相辅相成

将《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分为专业版和科普版两个版本共同出版,被各界认为是一项创举。

“以前的这类书籍,要么是写给老百姓读的,专家连碰都不碰;要么是写给专家看的,老百姓根本看不明白。现在,我们把两个版本合在一起出版。”于康教授说。

据介绍,专业版和科普版的主体作者都是以专家队伍为主,每一章反映的主题思想、主要原理都是一致的,只是叙述风格不同。专业版用的是专业语言,科普版则邀请了韩晓晨等肿瘤患者社群的意见领袖和科普作者共同参与,以患者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问题解析得清晰、简单、好记。

“专家并不只看他的专业部分,很多专家面临着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落地化、科普化的问题,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心里所思所想,因此也会去看科普版。同样,普通患者和家人也有意愿去参考、了解一些专业的内容,不排斥去阅读专业版。”于康教授说:“所以,这两个版本实际上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关系。”

他认为,对于“患者教育”,其实,患者自身的抗癌经验、心灵感悟等,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教育作用,可以使其他患者感同身受。“实践证明,这些内容还是很受欢迎的。一些内容我们看了也有启发,过去我们完全站在了我们专业的角度,跟患者自身的角度还是有微妙差异的,现在我们帮助患者进行营养管理时,考虑问题会更加全面。”

“以往的医学书籍,即使是写给患者的,也是由医生执笔,俯瞰患者的现状与困惑。但学术语言和科普语言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医生认为是常识的地方,恰恰是患者认知出现断层的地方。因此,很多患者看医生撰写的书籍,会感觉难懂、晦涩。而《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的两个版本,都与我国绝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居家康养的现实相适应,是一部懂患者的营养书。”韩晓晨说。

营养状况的自我筛查

“现在很多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恶性肿瘤,都非常强调患者自我的早期发现。”于康教授告诉记者:“从技术角度讲,现在完全可以由患者自身对自己的营养状况做出初步判断。”

他表示,不仅肿瘤患者,一般人也可以根据两个特别简单的变化来判断自身的营养是不是出了比较大的问题:短时间内,比如一到两周的时间,进食量突然下降或者暴增,就提示营养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不一定是和恶性肿瘤相关的问题。

另外,如果1个月内体重减少或增加了5%,或者三个月内体重减少或增加了15%,也要引起高度关注。

“《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这部书中也写了,通过进食量和体重两个指标,就能提示自己营养状况有没有大的变化。如果有,就应尽快去医院,找出变化背后的原因。如果本身已是肿瘤患者,出院后主要观察这两个指标,能更早地发现一些问题。”于康教授说:“肿瘤患者更要有这个意识,出了院并不代表万事大吉,要时时对照这部书,随时关注自己的变化,一旦有蛛丝马迹的改变,就要引起重视。”

“对照这部书,就像身边有了一个营养专家,时刻对自己进行膳食管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不仅手术重要,吃药重要,营养、膳食和膳食管理更加重要,因为这跟我们的发病密切相关,跟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跟生存质量密切相关。这两本书的出版,就是面向人民健康,就是面向重大的人民的需求,我认为意义深远。让我们秉承科学家的精神、科学的态度、遵照科学循证和证据的科学,把整体的、专业的营养呵护贯穿在整体的生命呵护全过程中。在决策当中,在医疗保健的整个过程中,这是肿瘤营养应该做的,也是整个营养科学应该做的。今天肿瘤营养也给我们做了一个例子,今后我们在其他的疾病上也应该如此的完成中国营养学会的使命——营养科学助力疾病康复。”杨月欣教授强调。

作为专注临床营养领域尤其是肿瘤营养领域四十年的专业营养药企,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从项目成立之初就全力支持《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专业版&科普版)的撰写、出版和相关公益活动的开展,致力于为中国肿瘤营养领域做出贡献,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企业担当。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学大教育集团CEO金鑫陪同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赴贵州安龙县开展定点帮扶项目调研
下一篇:喜报!小亲生活荣获AA级成都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荣誉称号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