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热潮:风险与责任谁来担?
——记录与陈律师的访谈
随着游戏抽卡、泡泡玛特等基于抽取的盲盒交易模式的兴起,引发了一股盲盒商品与数字经济结合的热潮。作为新兴事物,盲盒数字交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亟待规范的法律问题。“盲盒数字营销中亟待规范的法律问题探究”暑期实践团队,通过多维度探究受访者作为消费者时对于数字经济下盲盒营销的看法,来发现其中的法律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小组成员利用暑假,走访了江苏福朋律师事务所,与陈律师展开了一次关于盲盒问题的访谈,了解盲盒问题在实践生活中的状况和可能引发的情况,陈主任也就对盲盒问题的了解向小组成员从律师角度解读了盲盒问题背后的风险与责任。
陈主任表示律所还没有处理过涉及盲盒的诉讼案件,团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在盲盒交易中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选择诉讼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的人占最少数。陈主任专门查询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于第四条“盲盒经营者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商业道德和公序良俗,履行经营者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倡导并主动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印象最为深刻。
陈主任从律师角度阐述了盲盒商品对未成年人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首先,他认为在盲盒的数字营销中,需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需要设定年龄限制。青少年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盲盒具有不确定性和社交属性,容易诱发侥幸心理、攀比心理,加上青少年的认知范围和控制能力有限,容易产生盲目消费,需要成年人对其进行教育和保护。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还未成熟,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要保护青少年健康的身心成长,需要对面向他们的事物进行严格的审批限制。
其次,盲盒商家在盲盒交易中的营销行为需要被规范。盲盒天然带有不确定性、偶然性、以小博大的性质,过度营销、饥饿营销等行为会导致大家过度追求隐藏款等热门品相的盲盒,诱发投机心理,进而导致二级市场炒作泛滥,会引发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导致消费者盲目的非理性购买,出现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最后,陈律师阐述了盲盒交易中一些不当行为,并提出了整改的建议。盲盒交易中存在一些“霸王条款”如盲盒一旦拆封不退不换,陈律师对这些条款作出了整改建议:盲盒经营者通过充分告知提示,并经消费者单次购买时确认后,以互联网形式销售的盲盒商品拆封后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以全包形式销售整套系列商品,该系列内商品清楚确定的,经营者应依法执行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但为了防止购买者恶意退货,可以对退货者进行该批量商品的禁止购买行为。通过在线方式销售的,盲盒经营者应建立追踪记录制度,确保消费者所抽取的商品发放到位,并自觉接受监督。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对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鼓励、支持消费者协会等法律规定的社会组织依法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在盲盒消费中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盲盒产品和数字经济结合的数字盲盒产品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小组成员希望通过本次暑期实践,在让自己得到成长与锻炼的同时,也可以助力数字盲盒市场不断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地大北京学子三下乡:深入乡村田间调研,助力采摘经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