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乡村振兴正当时,文旅融合促增长

2023-08-29 来源:咸宁新闻网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振兴助推乡村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合肥工业大学中的八位学子组成“碧波合阳”生态文化产业调研实践团并于7月21日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携手合阳县乡村振兴局,用青春书写乡村实践故事,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青年力量。

理想指引青年前行 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紧随党的脚步于7月22日来到黄河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厚云积岸,大水走泥。黄河魂景区是渭南市东雷抽黄管理局依托自身的水利资源和自然资源建设的集游览观光,休闲游乐为⼀体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并有着“水有精气神,天下黄河魂”的独特神韵。经负责人介绍,团队了解到抽黄工程中一个个感人故事,渭北人民与干部成员一条心,全力助推工程项目成功落成,这无疑是生态建设史上一座亮丽的丰碑。据悉,此工程彻底改变了灌河⼀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养活了一方经济,同时工程还采取数字化建设,智能监测灌区环境助力当地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非遗助力经济发展 小小葫芦传播希望

暑气蒸腾万物盛,风携热浪葫芦长。实践团队来到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拜访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朋杰先生,并对宋先生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宋朋杰自幼跟随祖父学习雕刻和手工制作,酷爱绘画和葫芦艺术。长大后他通过广泛学习融合各家所长,逐渐形成具有合阳特色的葫芦技艺,也成为洽川文化旅游的品牌。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村民拥有多种就业渠道,多种选择。他也积极提供资金鼓励残疾人免费参与葫芦工艺培训,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在乡村振兴,回馈社会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遗传承任重道远,但他说他不会放弃,“我热爱这份事业,葫芦传承也是我要一直做下去的。这也是植根于我内心的归属感。”通过此次走访团队成员深刻体悟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句话的精神内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需要中华子民代代相承切不可中断。

水莲飘香提福祉 乡村振兴在洽川

山有飞浮之异,水有神瀵之奇。在这个天炎地热的季节团队成员来到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享一时清凉,解一时暑气。景区内,蒲绿荷红,岸柳如烟,荷香阵阵,野趣天成,风情独特,构成了一幅苇塘风清、百鸟飞翔,生态自然,唯美绝伦的山水画。人文与自然齐飞,洽川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诗经·大雅》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及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均源于此。

结束对风景区的观光之后,实践队来到“洽川艺美莲”水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参观与学习。从负责人卢红珍女士那里,实践队了解了“艺美莲”的发展历程,及其品牌产品“香水莲花茶”、“洽川莲子心”、“洽川荷叶茶”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采访过程中,成员了解到合作社并不打算固步自封,而是决定在已有一点基础的情况下延长产业链,不断研发新产品,努力实现创新增收,深加工出香水莲花茶、洽川藕粉、荷叶茶、干莲子等产品,同时,也为附近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实践队还了解到在卢红珍女士带动下,南艺社区脱贫户高达二百多户,为合阳县当地妇女就业问题做出了贡献,是通过地域特色进行创业并带动乡村振兴的范例。

这次实地调研的成功开展,有助于增强团队成员对农村乡村振兴状况的认识,探索实践团队“文化+生态+产业+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高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李晴)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吴伯凡与联想集团阿木、《财经》杂志主编何刚共话智能化浪潮下企业转型新路径
下一篇:神州鲲泰金融实践案例斩获2023“金鼎奖”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