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凭借“不沿江、不沿淮、不靠海”的区位,以科技创新为核、产业集群为脉,走出了一条从“江淮小邑”到“全球智造焦点”的跨越之路。如今,这座城市已构建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6+5+X”现代产业布局清晰落地,“芯屏汽合”成为享誉全国的产业名片,更以“风投之城”的魄力与“四试点市”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等领域抢占全球赛道先机,不断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写下独具合肥特色的鲜活注脚。
联宝科技:AI PC筑牢电子信息根基,链动千亿级产业生态
在合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版图中,联宝科技以全球顶尖的智能计算设备研发制造能力,成为“合肥智造”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其自主研发的“哪吒线”实现主板生产90%自动化,日产主板10万片;“水星线”作为联想工业互联网里程碑产线,峰值日产20万台整机,可高效应对80%以上单量小于5台的个性化订单。
图为联宝科技智能化产线一角
从全球首台Intel酷睿Ultra量产机型到形态突破的卷轴屏AI PC,联宝产品屡获CES、MWC大奖,更通过“定制工坊”实现每日600台硬件升级、200台外观喷绘的个性化服务,将智能制造能力精准转化为消费价值。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链主”企业,联宝已吸引超500家全球供应商伙伴,其中70余家落地安徽,构建起高效协同的“4小时产业生态圈”。春秋电子、胜利科技、英力股份等配套企业在此集聚,使笔记本电脑机构件和包材本土配套率高达60%,年均贡献140亿元工业产值,带动近10万人就业。
如今的联宝,不仅是合肥首家千亿营收企业、安徽首家百亿美元外贸企业,更以“全球灯塔工厂”的标准,引领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向“基础材料-核心部件-整机组装”全链条闭环升级,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五千亿级规模迈进。
蔚来汽车:智能工厂激活新能源势能,领跑汽车产业赛道
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进程中,蔚来汽车以先进制造与创新服务双轮驱动,成为城市产业跃迁的“加速器”。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从底层架构植入“智能基因”,90公里预埋光纤构建“100G数据高速公路”,“AI大模型+行业小模型”实现80%制造场景自主决策,941台机器人打造“无人工厂”,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L4级无人整车批量下线的工厂。其创新推出的“魔方”存取平台、“飞地”装配岛与“天工”系统,破解了“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行业痛点,可高效生产近370万种车型配置,让用户深度参与车身颜色、内饰材质乃至开机画面的定制。
图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应用AGV智能装配岛,蔚来“飞地”智能装配岛
在蔚来等“链主”企业的带动下,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3.09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5万辆。尊界S800、蔚来新款ES8、乐道L90等“合肥造”爆款产品持续热销。
目前,合肥已汇聚比亚迪、江淮、大众、蔚来、长安等6家整车企业,形成多元化车企矩阵,吸引143家安徽本地合作伙伴集聚,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内实现“零公里物流”,产业链协同效率大幅提升。
图为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NeoPark“零公里物流”就近部署
作为全国唯一的新能源汽车“换电”“双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车路云一体化”四试点市,合肥正全力冲刺2027年目标——形成2-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加速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安徽合力:传统机械焕新高端装备,夯实产业升级底盘
从“合力叉车”到“全球智能装备标杆”,安徽合力的转型之路,是合肥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跨越的生动缩影。在合力电动分公司新工厂,智能焊接产线以“五个自动化”标准运转,10套双机单工位焊接工作站与搬运机器人协同作业;智能涂装线通过喷粉机器人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降低90%以上,打造绿色生产环境;4大类14台AGV产品构建“空、地一体化”物流网络,结合立体库与物联网灯光指引系统,物流场景已经从传统的“一人一车”向“无人多机无边界协同”转变,重新定义了智慧仓储、智能物流的新范式;智能装配线凭借物联网与AI技术,实现4.5分钟产线节拍,每小时可生产超13台新能源电动叉车。
图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安徽合力深耕工业车辆领域60余年,自1991年起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位居国内行业前列,2016年跻身世界工业车辆行业七强,形成“整机-关键零部件-后市场-智能物流装备”完整产业链。2025年,企业转型成效持续凸显:上半年,销售超21万台,同比增长18%;电动产品销量同比劲增28%,占比提升至68%,印证了传统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升级的强劲动能。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链主”,安徽合力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创新,助力合肥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产业向三千亿级集群迈进,为城市制造业从“规模领先”向“质量引领”跨越筑牢根基。
从“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种子,到如今的“全球智造焦点”,合肥的产业发展之路,是一部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的进化史。这里不仅拥有全超导托卡马克等大科学装置、94家上市企业的硬核实力,更以“链长制”精准招商、“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的模式,构建起“传统升级→战新突破→未来布局”的三级跃迁体系:家电、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焕发新活力,“芯屏汽合”等战新产业形成全球竞争力,量子信息、聚变能源等先导产业抢占未来赛道。
图为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展会现场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节点城市,合肥以500公里半径覆盖全国30%人口、近35%GDP的区位优势,持续释放“产业生态雨林”的虹吸效应——世界制造业大会连续多年在此举办,第八届大会吸引超40个国家和地区嘉宾、200余家龙头企业参与,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3802亿元;2024年,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居全省及万亿GDP城市首位,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2.6%,占规上工业55.8%,位列赛迪2024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13。今年1-7月,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6%,继续居全省和万亿GDP城市首位。
未来的合肥,将继续以“全域场景创新之城”为目标,推动整座城市变身“超级应用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从“科技创新底座”到“产业生态雨林”,从“江淮汽车城”到“国际新能源汽车之都”,这座城市正以独特的发展智慧与坚韧的产业定力,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可参照、可借鉴的“合肥方案”,更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勾勒出一座内陆城市向全球先进制造业高地迈进的鲜活图景。(赵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