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2025年“零碳矿山”论坛在太原召开。论坛由太原理工大学牵头,联合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山西省煤炭学会、煤炭工业太原设计院共同主办。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志华在致辞中表示,学校牵头主办“零碳矿山”论坛,搭建政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得到了政府部门、院士专家、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煤炭企业的积极回应。建设“零碳矿山”正在成为煤炭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抓手。
山西省发改委资环处处长李红说,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零碳矿山”建设既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山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西省近年来积极推动零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引导产业深度脱碳和绿色低碳转型。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系统介绍了其对黄河流域煤炭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他认为,要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对上覆岩层产生裂隙的“松土”效应,通过人工修复技术和生态自修复的统一,使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修复要从被动治理变主动修复。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业开发存在的矛盾,彭苏萍阐释了黄河流域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和减损方法,并创新性的提出了黄河流域上游高寒高海拔地区、黄河流域中游半干旱干旱矿区、黄河流域下游冲积平原区等不同区域的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为推动黄河流域煤炭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全生分享了煤炭生态开采科技创新实践及不同类型的生态开采技术研究进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分析了煤炭主产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能源企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矿业大学桑树勋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煤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研究方面的新进展;煤炭工业规划院首席专家吴立新分享了煤规院在推动零碳矿山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应急部信息院赵迎春研究员系统介绍了我国低浓度瓦斯利用与CCER方法学开发进展。与会其他专家还围绕煤矿瓦斯全浓度利用技术、自愿减排碳市场中林业碳信用、煤炭生产节能降碳技术、纯电无人矿卡煤炭生产中应用等专题进行了交流。
山西省环保产业协会樊文彬会长主持了圆桌对话环节,来自政府、企业、高校、智库的代表就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煤炭绿色低碳转型进行了讨论。
太原理工大学袁进教授分析了全球和我国的煤炭产业发展竞争格局,他表示,“十五五”时期我国煤炭产量将处于峰值平台期,晋陕蒙新四省区煤炭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但四省区之间会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差异化发展态势,山西省在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大使命的同时,面临着煤炭转型的严峻挑战。煤炭企业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应对煤炭转型带来的挑战,以科技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在协同推进煤炭产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过程中,发现和创造增长机会,在“零碳矿山”建设中,打造出煤炭企业的第二营收曲线。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院贠利民研究员做论坛总结时表示,“零碳矿山”建设正在成为煤炭企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实践,也必将成为煤炭企业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煤炭企业“零碳矿山”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完善一批支持政策,特别是要尽快建立“零碳矿山”建设的技术模式、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持体系。
本次论坛得到了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能源局的支持,由山西省煤炭学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太原理工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煤炭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承办。
(文、图/太原理工大学 李雪莲)